高考上榜网
PC版

生意陷入圈套 赚钱将计就计

2024-10-22 09:30本站原创浏览:112次
宁国市中溪镇中药材种植户 金从海:15里路。

记者:您今年多大年纪?

金从海:63岁。

记者:15里路您骑了多长时间啊?

金从海:大概骑了一个半小时。

来回3个多小时,骑了30多里路,老人只是赶来卖这6斤中药材天竺子。而这些也才能卖18块钱。

金从海:没办法啊,中途没有人收。

2008年8月,本想先替母亲照看一段中药材收购站再回上海的包勇,看到的是比金从海年纪更大,路更远,甚至提着一两斤药材也跑过来卖的农户。这对包勇触动很大。

包勇:早上四点多钟,一个老太太,大概七十多岁老太太,在楼下叫我,叫我母亲的名字,她想把这个药材卖掉。当时我挺感动,有这么多老百姓,有许多药材的东西,不管山上野生采挖的还是自己种的,只要他在镇上有一个地方能卖,能变成钱。可以增加一点收入。当时我就理解了,这个门不能关,天天还要坚持开着,这个生意坚持做着,家里必须要有一个人要顶上。

在宁国市,种植中药材的农户有近万家,中药材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可中药材种植出来却只能卖给当地的几个中药材收购站,赚取很低廉的利润。

包勇:农民就像一盘散沙,小商贩也是一盘散沙,整个产业没有一个整合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想牵头。大家都很被动,很好的一个资源保护就在我们身边,自己没有把它控制好,没有靠自己主动出击去寻找商机。

包勇决定留在老家接管母亲的生意。可刚接管了药材收购站的包勇,突然离家出走,神秘消失了半个月。

半个月后,包勇风尘仆仆地回到家,跟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把母亲吓了一跳。

包勇:赌一把,我们借钱去,找人借,一家一户借也行,亲戚朋友借也行,能借的都借。

借钱赌一把?一辈子老老实实过日子的母亲听这话有点儿蒙了。

母亲 吴春莲:今天收多少货,卖多少钱,有点功夫钱就行了,能维持生活,能过上日子就好了。

那么包勇这半个月到底去干什么了?而他又要赌什么呢?

宁前胡,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等地。它的根是中医里治疗止咳化痰的一味中药材,因产于安徽省宁国市的前胡质量上乘,因此被称为“宁前胡”。2008年12月,一年一度的中药材宁前胡采收季节又到了。可包勇却发现,每年这个时候家里的收购站能收上来近两万斤药材,可是今年居然连一万斤都不到。

这个发现让包勇在家里坐不住了,他跑到了黄山、浙江、江西等地,几乎把所有种宁前胡的地方都跑了个遍。包勇又有了一个更大的发现。

包勇:几个市场跑下来以后我发现,手上都没多少药材,都没有这个品种。当时我想既然外面有许多市场还有待开发,有许多地方还没有货,我们本地又在减产,那说明这个商机已经出现了。转了一圈以后,我说来吧,我们好好收一下。

母亲虽然觉得包勇的分析有道理,但一想到要借钱,还是有点心惊胆战。

母亲 吴春莲:万一要是亏了,我们只有把房子卖掉,家里没什么东西能变钱。

而此时,一直对做中药材生意不太上心的包勇,却第一次来了倔脾气。

包勇:当时我是认死了,谁跟我说也不行,肯定要搞。我说你应该相信你儿子,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你花这么多钱让你儿子去读书,这一点能力还是有的。

包勇断定宁前胡的价格在一年内会上升,他借来了70万元钱,然后,从各地收来了40多吨中药材宁前胡。 2009年初,宁前胡的价格果然如包勇所料,由之前的十多元一公斤,涨到了二十多元,甚至30元一公斤。当安徽省亳州市和广州的一些中药材经销商开始到处收购宁前胡的时候,包勇成了宁国市最大的卖家,这一次他就赚了120多万元。

包勇:这桶金挖了之后,我说咦,这个有意思,这可能比我在上海上班还来劲我想, 看样子这东西要钻进去还是挺有味道的。

2009年5月,包勇在宁国市牵头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首批就有105家农户加入到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