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仅一年半_惠州沙河解决工业、生活、畜禽养殖污染三大难题

2024-09-18网络转载浏览:1771次

“2018年刚来时,调研得出结论,流域内工业、生活、畜禽养殖污染贡献比例约各占三成,压力很大。”在去往惠州沙河的路上,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中心主任曾凡棠回忆道。

沙河发源于惠州博罗县罗浮山北部的大小源坑,全长89公里,由北向西南汇入东江北干流,流经博罗县的长宁、园洲、石湾等7个镇,也成为博罗县的母亲河。

2018年,惠州沙河水质已断崖式下滑至劣Ⅴ类,曾凡棠团队受邀驻点博罗县治理沙河,到2019年底,沙河河口国考断面水质全年均值达Ⅲ类。如今来到沙河河口,微风轻拂、河面洁净,岸边不时有居民散步路过。“一年半将一条大河治好,真的很不容易。”曾凡棠说。

2020年广东省“治污攻坚一号令”明确,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外,也要加强优良水体达标攻坚,强力推进惠州沙河河口等6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提升至Ⅲ类以上。

沙河水质如何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优良水质能否稳定维持?记者深入惠州沙河寻找答案。

  示范段让居民先看到效果

到达博罗县石湾镇中心排渠(河涌)时,天色有些阴沉,但眼前河面的绿色水生植物依旧葱郁,曝气装置如喷泉一般,仿佛置身公园。

“污染大约从2000年博罗县工业和农业加速发展开始。”博罗县副县长李平介绍,当时发展粗放,流域内存在大量低端落后的重污染行业企业,同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再加之畜禽养殖业总量大、污水直排入河。

“原来河又黑又臭,住旁边夏天都不敢开窗。”村民赖大叔回忆说。曾凡棠介绍,类似的排渠在沙河流域内一共有19条,各类污水直排,其中13条恶化为劣Ⅴ类,直接影响沙河水质。因此,治理首先从污染排渠开始。

由于截污管网不足,排渠治理首先完善管网。“这些竹柳下面都新铺设了管网。”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石湾项目负责人王建国介绍,先将排渠内淤泥挖出,做河床修复,而淤泥通过无害化处理后,建设驳岸覆盖管道,同时上面种上植物。

随后进一步修复河道生态。“此前由于污染严重,很多微生物死亡,现在投入有益微生物,再通过曝气装置将氧气溶解在水中,提升微生物活性,减少水中的氨氮含量。”王建国介绍,同时水面种植了竹柳、狐尾草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污染物。

“这一段差不多5公里,是最早的示范段。”曾凡棠说,起初当地居民不太愿意配合,于是做了一个示范段,“居民们看到治理效果后,都特别欢迎。”

同时,博罗县也加快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截至目前,沙河流域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4座,实现行政村“一村一设施”建设目标,今年将继续打通、修复原有管网,提升效能。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