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偏偏看上鸡
他们本来打算养苍蝇,后来发现养苍蝇不现实。2007年7月,他们养了第一批500只鸡。当地的村民养鸡的很多,怎样才能养出和他们不一样的鸡呢,两个年轻人的脑子转得很快。
潘勤:“还是要让鸡在竹林里多活动,口感啊,你也知道会更强壮。”
杨国聪:“他现在是说话不腰疼,天天我要背着半包料往山上跑。”
潘勤:“好啊,你也锻炼,多强壮啊,哇,跟鸡似的。”
他们故意把食物分撒在竹林中,以增加鸡的活动量,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更紧,口感更佳。4个月过去了,就在他们想着把鸡卖个好价钱的时候,令他们想不通的问题出现了。
杨国聪:“先养,意思到时候肯定有人要,埋头苦做,先做,结果到了鸡长大了,忽然觉得这个谁要啊。”
两个人在山里埋头苦养了四个月的鸡,从未考虑过市场销路的问题,2007年11月,他们运了250只鸡到农贸市场卖的时候,才发现不对路。
现场:“慢点,慢点。”
鸡贩子:“他就是放在这里,我给他一个地方,他放在这里卖,他就是价格太高,鸡是很好,就是卖不动,我们这里最高的鸡才卖15,6元,他卖28块。”
潘勤:“鸡就在那耗了几十天,从5斤耗的三斤,都成鸡架子了,最后实在不行了,再放下去就成鸡干了。”
他们低价处理掉了80多只,剩下的都死掉了,各种费用加起来,这批鸡亏了潘勤近万元。两个年轻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养出具有农家鸡品质的鸡,因此成本比较高,他们先后投入了10多万元,喂的是五谷杂粮,养殖周期都在四个月以上。如果把这种鸡拿到农贸市场卖,价格很难被接受。他们决定换个地方卖鸡,并开始了明确的分工。
杨国聪:“一个人专门跑市场,作为他农活肯定干不了,那肯定我来干了。”
潘勤:“不是干不了,是强项的问题,就像跑市场你也可以做业务,但是强项,做个团队嘛。”
杨国聪:“所以我也无怨无悔的呆在场里养鸡了。”
从此潘勤负责回老家福州开发市场,他把目标定在一些有消费力的星级酒店上。每天他都会给自己定一些推销目标,然后一家一家的找上门去。
潘勤:“兜一两只鸡,从人家酒店大门口直接杀进去,酒店的跑堂问我,你干嘛呢,卖鸡的,你走错位置了,我就差没被一脚踢出来,出来的速度比进去快多了。”
在家的时候有家人宠着,在养殖场的时候有杨国聪帮着,到了市场上的时候,潘勤第一次感受到市场的无情。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后,刚好又遇上了瓢泼大雨,把潘勤淋成了落汤鸡。
潘勤:“打退堂鼓了,顶不住了,后来自己给自己打气,说不定这场大雨下完就把我的霉气冲走了,我说不定从这时候开始就转折了,也不一定啊。”
然而那场大雨并没有冲走潘勤的霉气。就在潘勤为卖鸡四处奔波的时候,2007年12月潘勤的朋友郑家河介绍了一位中间人给潘勤,这位中间人说如果潘勤能付一些打点费,就可以帮潘勤把鸡卖进超市。
潘勤:“也算病急乱投医啊,很多人都跟我说过,有可能是假的,有可能是骗子,有可能是怎么样怎么样,我那时候就想搏一把吧。”
郑家河:“因为他说超市的采购之类的,要吃啊要喝啊,要进去要一些费用,所以当时就筹了一笔钱。”
作为潘勤的朋友,郑家河也是想帮潘勤一把,因为当时潘勤出来跑市场一个月了,还没有卖出几个钱,而养殖场那边的鸡已经快断粮了,杨国聪天天向潘勤告急,实在不行就先低价处理掉一批鸡。
杨国聪:“真的养不下去了,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最难的时候口袋里只有60块钱,一直都是借,那时候每天都得600块钱,烧钱啊。”
潘勤:“杨国聪那家伙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潘总阿,福州市场怎么样了,我家里不行了,受不了了,鸡没得吃了,那时候只能跟他说,再给我一点时间,马上就好,下个星期就有答复。”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被潘勤视为救命稻草的那个中间人连个答复都没有,花了近万元的打点费,最后中间人只给了潘勤一个公司的名字。
潘勤:“第三次给钱的时候,我一定要他给我答复,到底是给我介绍什么人,什么企业,然后他给我逼得不行了,顺口就说出了这个公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