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外来客带出的鹿产业

2024-11-08网络转载浏览:7696次

这是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的一个养鹿场,工作人员割鹿茸时要先给鹿打上麻醉针,等麻药起效之后才能进行。

割鹿茸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兴趣,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割鹿茸的时间。鹿茸在冬季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一般割鹿茸却是在每年的6月份到8月份,记者采访时是3月份,这个时候割鹿茸,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赵广华:“需要吃鹿茸的时候产茸,就是反季节种植,跟反季节种植西瓜一样。”

赵广华是鹿场的主人。他通过对温度、光照和饲料等方面的调整来控制鹿的产茸时间,这头鹿就是他试验的结果。

赵广华:“这个有10斤吧。”

这个设想着像种植反季节西瓜一样养鹿的赵广华,其实是当地的一个外来户,当初来北京是为了卖鹿产品。

赵广华是黑龙江人,在哈尔滨市有自己的鹿场。2002年,为了扩大销路,赵广华来到北京,随后,在怀柔区开了自己的鹿产品专营店。

记者:“买回去鲜鹿茸片能做什么用?”

赵广华:“鲜鹿茸片的话呢,简单的话能泡酒,完了每天喝,少喝一点,再一个可以炖菜放,炖鸡呀,炖鱼呀,包括汤类的都可以放这个鲜鹿茸片。”

记者:“有的人说鹿茸补的太大,很多人不敢吃。”

赵广华:“这个不会,主要是看你每次吃的量,一天吃2克左右都没有问题,就别吃太多了,而且这个跟人也有关系。”

利用北京的市场,赵广华的鹿茸开始出口韩国。同时赵广华发现,北京市怀柔区的环境非常适合养鹿。怀柔区有20多万亩的板栗树,板栗树叶是非常廉价的饲料,于是在怀柔建起了自己的鹿场,通过人工授精和幼鹿培育等技术,把原来鹿的产茸量从两斤多提高到六斤,甚至更多。

赵广华:“种公鹿产茸量非常高,我们最大的一副茸特别大。”

记者:“能有这么大?”

赵广华:“比这个还要长,我可以领你去看一下。这个是一般的鹿茸。”

记者:“一般的。”

赵广华:“像这个,这个是一般人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鹿茸。”

记者:“这有多长呀?”

赵广华:“这个长度在1.25米左右。”

记者:“拿起来看看行吗?”

赵广华:“对,可以呀。”

记者:“是不是拿不动?”

赵广华:“一个手比较费劲。”

记者:“也多沉呀?”

赵广华:“这个是32斤多,它应该是一副,一副产茸量在32.84千克(kg),这一支的话,是在32斤多一点吧。”

记者:“这个卖多少钱?”

赵广华:“这个一副茸能卖到3万多,但是我们这个鹿的话,鹿茸是不卖的,这是我们的一种品牌,我们每年都要存着。”

赵广华养的鹿产茸高,效益好,这引起了一个当地人的注意。

北京市怀柔区多年前就有人开始养鹿了,刘久田在2000年成了当地鹿业协会的会长,因为品种原因,效益一直不高,一头鹿一年也就挣个四五百块钱,养鹿一时成了鸡肋,不养可惜,养着也不赚钱。

刘久田:“那时候引进的鹿质量就不是太好,不是太好,产量都不高,大概就是二三斤,好的四五斤,就是这样。”

看到赵广华养鹿场里的鹿茸产量这么高,刘久田动了心思,他想动员养殖户们采取赵广华的养殖办法,提高养殖的效益,但养殖户们对这个外地人并不信任,认为赵广华传授技术,他不就打了自己的饭碗吗。

张建国:“这个东西到底挣不挣钱。都观望着不想养。”

就这样,当地养殖户和赵广华这个外来户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各养各的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当又一个外地人来到怀柔时,情况发生了转机。

李智发是吉林人,来北京谋生,成了赵广华的邻居。因为都是东北人,沟通方便,来往也逐渐多了起来。

李智发:“当时东北老乡们在一块,都觉得不错,都挺好的。”

在聊天的时候,李智发了解到赵广华养鹿的效益不错,就开始和赵广华商量着合作的事儿。李智发之前在老家养过鹿,赵广华也就同意了合作。李智发只管养鹿,赵广华给李智发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

李智发:“咱们看他养得挺好,觉得挣钱吗,也跟着干。”

李智发从20头开始养起,没用多长时间就发展到50多头,每头鹿一年的效益可以达到将近2000元。看到李智发养鹿赚钱,附近的村民也都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赵广华合作。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