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看准商机养泥鳅

2024-09-20 05:37本站原创浏览:7914次

向生文虽然不愿放弃,但泥鳅孵化的难关要如何突破,他束手无策。而就在此时,一个人的出现让向生文成功逆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2010年3月,一个叫廖志斌的人来到向生文的养殖场,听说了向生文正面临泥鳅孵化的难关后,廖志斌提出,他能让成活率翻几番。这让向生文看到了希望。

向生文:肯定特别迫切,我心里在想,如果能活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那这个概念就不一样了,那就是很知足的感觉了。

廖志斌是谁,他真有这样的能耐?

廖志斌养殖泥鳅7年,他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泥鳅育苗的配方,他孵化的泥鳅成活率很高。因为掌握这个配方,廖志斌在四川省的一家泥鳅养殖场做技术顾问,这个配方是他的饭碗,一说起来他特别谨慎。

廖志斌:跟你们也不能说,暂时要保密。人家出十万二十万都不会告诉他。出一百万,都不会告诉。

记者:出一百万也不告诉?

廖志斌:不会的。

就是这个别人出多少钱也换不来的配方,向生文却一分钱没花就拿到了手。而这个不花钱得来的配方到底靠不靠谱呢?

2010年5月,向生文请廖志斌帮他一起育苗,2天,泥鳅卵孵出水花苗,10天,小苗开口吃食,又过了20天,泥鳅苗长到三四厘米大小,这是容易爆发问题的最关键时刻。向生文的心被揪了起来。而廖志斌果然没有让向生文失望,凭借他的独家配方,泥鳅苗的成活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

向生文:那是特大的惊喜,那肯定是高兴几个月。我就一年最少能提供上千亩,或者几千亩的苗子。那收入就不一样了。

那么,别人花多少钱也换不来的配方,廖志斌怎么会心甘情愿地白白送给向生文呢?

原来,一年前,向生文在江苏的一家泥鳅养殖场打工学技术的时候,偶遇廖志斌,一说起来两人是老乡,心里感觉格外亲近,从江苏学完技术回到四川后,向生文也没忘了廖志斌。

向生文:三天两头打,有时一唠就是一个小时,没事就唠。

廖志斌:你吃饭没有,今天天气挺热的你那里怎么样?一上来就问这些。我感觉还可以,一般的人都不会这样给你打电话,都是问你技术上的事情。人家一打电话就问你,我这个苗怎么这么了,有些我又不愿意跟人家说。他这种先问你,兄弟吃饭没有,感觉到很亲切。

向生文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问候,让廖志斌感到很实在。就这样,两人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在听说了向生文的困难后,廖志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摸索多年掌握的泥鳅孵化技术教给了向生文。

廖志斌:既然关系都这么好了,像兄弟一样。我就告诉他了。

向生文:这肯定就是无价之宝,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就是友谊友情。

而正是这份友情给向生文带来了转机。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水务局 局长:繁育水平的话川南排到前几位。

记者:这是您调查过的数据?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水务局 局长:对,繁育。

2010年,向生文的220亩水塘全部养上了自己繁育的泥鳅,一年能养出10万斤的商品泥鳅。

2011年,向生文总共繁育了上亿尾泥鳅苗,想通过出售种苗增加收入,但没想到却少人问津,一年下来只卖出了几千尾。

向生文:想了很多办法,打条幅,做广告板。

记者:最远到哪?

向生文:最远就到资阳。

自己掌握着育苗技术,却不能转化为财富,向生文只能干着急。2012年底,他去资阳市的简阳县看望朋友,没想到却从朋友的羽绒服生意上得到了启发。

向生文的这位朋友在简阳县城开了一家羽绒服专卖店。当听说朋友的销售量时,向生文大吃一惊。

向生文:人家卖的好的时候一个月能销售几十万,看上去他那个收入和那个不成正比。

这就是朋友的羽绒服专卖店,店面不大,表面看起来生意也并不太火,怎么能有那么大的销售量呢?而当朋友说出了原因后,向生文又惊又喜。

向生文的朋友:很兴奋,他当时就说我也去整一个,你教我。他当时什么都不会。

向生文:那个也行啊,咱们也能搞一个,天南地北的都来学养殖,购买种苗,这不是很好的一个平台吗?

原来,朋友通过网店,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通过网络扩展了销路,成本小,收效大。离开朋友的羽绒服店后,向生文立马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帮自己设计制作一家网站。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