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在一撮牛毛上抓出的财富
2012年8月12日,记者来这里采访的时候,正遇到牧民们把养殖的牦牛集中到一起,抓牦牛毛。但是这种看起来憨态可掬的牦牛,抓起来可绝非那么简单。
记者到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个叫拉措加的藏族姑娘在抓牦牛,然而抓的时候牦牛突然挣脱了缰绳,拉措加却不敢再追。
记者:出了什么问题吗?我看到突然一下都停下来了。
乔婉珊:牛不好抓,牛不好抓。
记者:很难抓是吗?
卓玛:它会抵人的,有的牛脾气不好,像人一样,它会用它的角抵你。
乔婉珊:有一位藏民妇女,我去的时候,她刚好被送医院,就是被牦牛抵到了,就是完全穿到这个脸上去。
记者:你被抵过吗?
乔婉珊:抵过我们就不在这里了。 每年进入8月,这片草原就变得很不平静,而打破这里平静的就是这位坐在摩托车上的台湾女孩乔婉珊。她给这里的牧民带来了一年中最主要的一笔财富。
牧民们把养殖的牦牛全部集中到一起,趁着脱落之前,把牦牛要换的毛抓下来卖给乔婉珊。
记者:拔一头牦牛的毛得多长时间?
牧民:5分钟到10分钟拔一头牦牛的毛吧。
牦牛每年都要换一次毛,新毛长出,旧毛自然脱落。而这里每户牧民都养着上百头牦牛。曾经牧民们看不上眼的这些牦牛毛,却被乔婉珊当成宝贝,高价收购。
开始的时候,乔婉珊出的价格,连当地牧民都不敢相信。
牧民: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很多。
杨果:她出了50元钱或者30元钱,但是老百姓以前绒收的这种情况不存在,可能就不相信。
乔婉珊:基本上毕业的时候,就都是去华尔街工作,工作的薪资也非常高,也是非常稳定,或是到联合国,或是到世界银行那边去做咨询。但是我觉得,我就有一个很清楚的感觉,就是我必须要做这个尝试。
乔婉珊要做的这个尝试就是来到青海省北部的草原,在这里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这里缺水,断电,甚至连刷牙都成问题。那么,乔婉珊放弃别人眼中有着光明前景的工作,来到这个偏远的草原,到底要干什么呢?她又为什么要高价收购在牧民眼里不值钱的牦牛毛呢?而这一切,还要从六年前乔婉珊发现的一个商机说起。
2005年,在哈佛大学就读国际发展和社会管理的乔婉珊,带着“用更好的方式解决贫困”的想法,来到青海省的黑马河乡。乔婉珊觉得,大西部资源丰富,找到一个创业的项目不是难事,却没料到,整整一年都一无所获。
乔婉珊:其实当时我们知道中国大西部有非常多的资源,那我们就去问他们,当地有一些什么样的资源。其实那时候他们有跟我们说,有蜂蜜,有冬虫夏草,有生态旅游等等。所以我们每一个他们能说出来的一些当地的丰富资源,我们就做了非常多的考察,但是我们看的很多项目当中,多多少少都有人做过。
2005年6月的一天,乔婉珊来到一户牧民家,没想到,这个叫彭毛扎西的男孩在聊天中无意提起了自家编织的帐篷,这给了乔婉珊灵感。
彭毛扎西:每年的话,就是家里的女人必须得编织黑的这种,就是一条一条的。这条线是牛毛的,这种是牛绒织的。
乔婉珊吃过牦牛肉,喝过牦牛奶,但是这编帐篷的牦牛绒到底是什么,还真不知道。男孩透露的这些信息让乔婉珊像一个久未破案的侦探,终于发现了线索。而接下来的调查更是让乔婉珊大吃一惊。
乔婉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西藏,这些地方都有牦牛,而且世界上80%的牦牛都在中国西部,这个不仅是中国一个地方特有,而且是整个中国大西部,在世界上都是独有的。
乔婉珊发现,原来自己要找的独特资源,一直就在眼皮底下。 乔婉珊:我们说无缘无故被我们梳了很多的头发,其实我们要的是这里面这个的绒,但是你看牦牛大部分梳下来的话,其实是这个的粗毛,里面真正有这样子非常细的细毛是比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