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周泽树有14亩鱼塘、100多只鸡和60只鸭。由于他家门前有一条大路,往来人多,农家书屋就在他家客厅一角,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外借点。120册图书,被整齐地放置于简易书架上。书架顶端,一个方形牌子上写着图书管理员周泽树的名字,以及他的联系方式。如果没有人在,打个电话,也能借走一本书。 不过,周泽树家里几乎任何时候都有人自从这个外借点建成以来,即便出去串门,他也会叫儿子周夕剑来顶班,保证村民们能随时借到喜欢的书。 “外借点规定的开放时间是上午11∶00-14∶00;下午17∶30-20∶30。但在我们这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借到书!”52岁的周夕剑告诉记者,之所以客厅里随时要留人,是因为他深刻地体会到,“图书对农民的作用太大了。” “这绝对不是说着玩的。”他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去年我养的鱼得了"大头病",我也是看了书才知道该怎么治疗。现在我都能自己给鱼配药了。” 近段时间,周夕剑发现外借点有些冷清。“120册书,还是少了点,该看的都看完了。前几天有人提议想找点种殖花椒的书,我已经记下来了,过几天去其他书屋问问。” 比起周泽树,江家声自家办的农家书屋就要热闹得多。67岁的江家声是中山镇常乐村有名的文化人。从2007年起,江家声利用自家客厅,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外借点。这个外借点拥有书报10多种、书籍1000多册,科教光碟300余张,法律、种养、文学样样齐全。 不到20平米的客厅里,1000多册书籍挤满一个大书架。旁边的茶几上,几十张碟片交错堆放。4位中年村民坐在旧沙发上认真议论着什么,他们面前,一个42寸液晶电视里,正播放着人工养鱼的视频画面……这,就是中山镇常乐村4社江家声的家一个乡村“读书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