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资讯 > 正文

公水牛引发的财富奇缘

央视《致富经》9月11日播出:公水牛引发的财富奇缘,以下为节目实录

这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最大的水牛养殖场,里面养着500多头膘肥体壮的水牛,很特别的是这里清一色的公水牛。每隔两三天养殖场主人廖世明就会把公水牛牵出来训练,一场激烈的斗牛大赛即将拉开序幕。

廖世明:“我们有意识在培养斗牛,隔三差五就拉出来斗一斗,给它训练一下,一是训练它的胆量,其次要训练它的肌肉,第三是训练它斗的技巧。”

普通水牛一头价值8000元左右,但要是被收购斗牛的人选中,一头就能卖到2万元,从去年开始廖世明发现了这条新的财路,对于强壮善斗的公水牛也开始格外关注。就在记者拍摄斗牛的过程中,一个意外突然发生了。

记者:“我看一下,撞哪里了?”

养殖场员工:“这里。”

记者:“手腕吗?疼不疼?”

养殖场员工:“疼,伤着骨头了,动不了了。”

记者:“那这怎么办呢?要去看一下?”

养殖场员工:“对,要去医院看。”

公水牛凶猛膘悍人见人怕,但廖世明却把它们当成赚钱的宝贝,牛越凶猛身上肌肉越发达,带给他的收入也越高。其实卖斗牛只是销路之一,廖世明靠加工公水牛现在一年销售收入就有3000多万元,然而就在10年前他还在四处摆地摊,穷得连一包零食也舍不得买。

廖世明老家在云南省龙陵县的一个偏远小村,他少年丧父,贫寒的家境逼迫他比同龄孩子早熟,刚上小学他就开始在学校里做生意,下课后卖糖给同学来赚取学费。

廖世明的母亲:“以前饭没吃饱,难受的,没有钱,到开学了这个经济用什么拿,也没有经济。”

1996年廖世明从昆明一所大学毕业后,做出了让很多人都不理解的选择,放弃国有单位的工作,在昆明摆起了地摊,一次进货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这里是云南省边境地区常见的边防检查站,1998年9月,廖世明到中缅边境的瑞丽市去进货,经过这里时当地老百姓向他兜售一种傣家特产。

廖世明:“傣语就说勒降,就是干巴的意思。那天突然觉得心血来潮买了一袋,

买了一袋一吃,就觉得这个口味相当好。”

廖世明从来不舍得买零食,但尝过牛干巴后他一下子买了30多包带回昆明,给朋友品尝后大家都赞不绝口,当时这种傣家特产在昆明还没人销售,他决定立即动身到德宏去进货。

这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距离昆明600多公里,在当地傣家老百姓都会做牛干巴,傣族牛干巴用瘦肉多脂肪少的公水牛作原料,牛的年龄要在5-8岁,而且只能用牛腿肉来做,把牛腿肉割成长条进行腌制后,要用炭火均匀烘烤,最后再用特制的小木锤手工敲软,吃起来筋道可口,越嚼越香。

廖世明:“你好,老乔,在锄草吗?”

乔加亮:“对,锄草。”

他叫乔加亮,当时在德宏开了一个牛干巴加工厂,1999年初廖世明找到他,提出要一次买下2万元的货。

乔加亮:“就是一个学生的样子,拿出2万元钱,当时我记得是从他的大腿里面

,从袜子里面拿出来的,他不是从包里拿出来的,现金带在身上是很不容易的,怕丢失了,所以我觉得从拿钱的时刻,我看到他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

廖世明和乔加亮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当时牛干巴的进货价是60元一千克(kg),经过成本核算他把销售价定在每千克(kg)80元。廖世明在昆明市最繁华的五华区租下了一个店面,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专卖店开张后一直门庭冷落。

廖世明:“赚不到什么钱,一开始的话大家一是不认识,二是觉得这个价位有点高,没有尝过这个产品,是一个新鲜的产品,销售不是很理想。”

第一批2万元牛干巴廖世明足足卖了快3个月,除去房租等各项开支不赚反亏,倒底该用什么方式吸引顾客,让他们了解傣族的牛干巴呢?第二次到乔加亮的加工厂进货时,廖世明看着敲牛干巴的木锤突然有了主意。

廖世明:“因为我们火烧干巴最关键的一个工序就是用木锤敲,我们在这里敲的话,很远很远就闻到我们这个香味,消费者就会寻香而来,你看我们就这样敲,能够增加我们的趣味性。”

廖世明:“欢迎品尝,欢迎选购,来来来,火烧干巴,现烤现卖,好吃不上火。”

廖世明把木锤木墩挪到专卖店,现场加热牛干巴进行锤制,直到现在他都延用这种销售方式。在昆明还没人像他这样卖牛干巴的,顾客路过专卖店都觉得很好奇,有的人还忍不住要亲手锤上两下,听过店员介绍再闻香品味之后,顾客也愿意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