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信通:助推农村信息化变革

  记者在附近一栋大楼的“12582农信通”采编车间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里也有500个员工在同时工作,就像报社的采编中心一样,每人一台电脑,正编辑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他们在接到每一条信息后,就根据这条信息的属性进行分类,属招工、求职类信息的就放进“务工易”,属民生类信息就放进“百事易”,属市场类信息就放进“商贸易”,属政策类信息就放进“政务易”。  接下来,他们还要根据这些信息的具体属性作进一步分类。以一条招工信息为例,其属性就有四条:一是工作所在地,二是工种,三是招工截止日期,四是薪金。这样一来,客服人员就能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从数据库中迅速调出相应的岗位,从而实现信息供需双方的“精确匹配”。  除此以外,同一条信息还要被加工成语音、短信、彩信、网页等多种形式,让服务对象既能通过手机接收短信和彩信,又能通过手机拨打热线查询。农产品销路、交通出行、惠农政策以及医保、社保等民生信息的编辑、传播流程,亦是如此。  截至目前,我市“务工易”用户已达3万多户,“百事易”用户已达220万户。  解决了“最后1公里”与“最初1公里”的问题(小标)  不过,记者仍有一个疑问:一个在全国范围拥有5000万用户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12582农信通”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吗?如果能满足的话,这么多信息又从何而来?  中移动12582农信通负责人叶凌伟告诉记者,“12582农信通”每天更新的信息量达到13万多条。  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们自己建立的信息采集网络。这个网络主要由10多个专业的信息供应企业进行运营,他们与政府各部门、各个行业建立了稳定的信息供应渠道,源源不断地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涉农信息传递到“12582农信通”的信息编辑平台进行加工,再由“12582”热线、“12582”网站、各基层平台进行传播。二是信息终端用户上行反馈的信息。这些上行反馈的找销路、找工作等信息,经过编辑平台加工后,就变成了新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