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哪呢?”
吴裕来:“在那边, 对面就是 ,得上船去那边。”
广东省湛江市的吴裕来做龙虾生意已经20多年了,2008年3月份,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一定要先领记者看看他的宝贝。
记者:“这边都是吗?”
吴裕来:“这边全部都是。”
吴裕来:“这是水泥箱,沉箱。”
记者:“沉下来的。”
船靠岸了,记者才知道吴裕来所说的宝贝就是这脚下的大水泥箱子。可是龙虾和水泥箱又有什么关系呢?10分钟后记者从来没见到过的场面出现了。
吴裕来:“抓一条上来,看一下。漂亮,这条有一斤半左右。”
记者:“这是养了多长时间的?”
吴裕来:“这是前几个月养的 ,行情不好的时候放下去养的。”
记者:“这些龙虾是什么时候放下去的?”
吴裕来:“是2007年10月份。”
记者:“这是花龙,是吗?”
吴裕来:“这是青龙,中国龙虾就是这个龙虾。这个是花龙。”
记者:“是不是越大越值钱?”
吴裕来:“当然了,越大越值钱,像花龙一样,越大越值钱。像这种虾一样,
酒楼就特别喜欢这种的,拿来生吃,这种青龙就拿来煲粥、用蒜蓉蒸。”
这个水泥箱能养1000多斤龙虾,像这样的水泥箱吴裕来就有20多个,他向渔民收购龙虾,然后放进水泥箱里养一段时间再卖每年就可以多赚100多万元。他能赚到这笔财富还是由七年前的一次死虾事件引起的。
中国龙虾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一带的深海中。因其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中高档酒店的高档菜,一道菜的价格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吴裕来从渔民那收购龙虾再倒手卖给当地的酒店和经销商,效益一直不错。
可是2001年10月吴裕来却碰上了一件让他为难的事。每年的9到10月都是龙虾长成的季节,也是渔民捕捞龙虾的旺季。渔民谭玉全经常给吴裕来提供龙虾,那次就捕了2千多斤,一看货太多,他就给吴裕来打电话求救。
但吴裕来却不收他的龙虾。所以谭玉全很不高兴。
记者:“他要是不收你的怎么办?”
渔民 谭玉全:“如果不收我的, 下次我就不卖给他了。”
以前吴裕来都是把收上来龙虾放在店面的水池里,一次最多只能容纳2000多斤龙虾。当时吴裕来的水池已经放满了,他就不想再回收了,但又怕丢了这个供货渠道。
吴裕来:“收满了,池里已经放得满满的,挤得龙虾都不能动了,太多了。他说你自己看着办吧,那你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也无所谓。他这句话说出来也是想吓你,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收我就卖给别人,可能以后就没有跟你合作的机会了。”
思前想后,吴裕来把谭玉全的龙虾都收了回来。可让他恼火的是,水池里的龙虾太多,不方便管理,短短15天,就死了2000多斤龙虾,员工看了都很心疼。
员工 谭珠江:“龙虾太多了,压死、氧气不够,太多,没办法。那时候当时我们这些员工,在那里看着很心疼,每天都要亏那么多钱。”
就这样,吴裕来整整损失了30万元。但他认为保住供货渠道更重要,而避免损失的关键是要想办法把多余的龙虾养起来,他琢磨着如果能仿照龙虾的生存环境在海里养最合适,吴裕来也试过了一些办法。
吴裕来:“多的时候放进网箱里,先养几天,养个两三天、三四天,最后想一个办法,那边港口不是太好,一有风过来,就没办法,那个网箱就受不了了。最后想个办法,用水泥。”
吴裕来想到,如果用水泥浇筑成大箱子沉在海里,就能抵抗台风了。2004年7月,他承包了几亩水面,开始制做水泥箱。
吴裕来:“当时是在海的岸边, 先把这个箱全部建好,建好的时候,这四面都有洞,有这个洞 ,旁边还有洞。水涨潮的时候 ,就用大船把它慢慢地拖下来,拖到这个固定的位置。”
记者:“要把这个洞封起来吗?”
吴裕来:“当然了,把这个洞封起来,好像船一样,水就不能漏进去了。找到固定的位置,就把塞洞那个板剥掉,剥掉的时候,水就进去了。水进去,箱子就慢慢沉下去,就变成一个固定的位置了, 永远就不动了。台风12级13级都打不动它。”
吴裕来做了5个水泥箱给龙虾捕捞旺季做好了准备。当年9月,吴裕来把多收回来的6000多斤龙虾放在水泥箱里养起来,并且派专人管理。
下一篇
靠神秘交易成就财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