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爱华是北山乡庄子沟村人。她告诉记者:“当时听说要搬迁,而且还是搬到县城,全家人高兴坏了。再也不用住这个土得掉渣的房子了,再也不用吃那个难吃的窖水了。感觉幸福日子就在眼前。”
幸福日子来得真快。2017年7月,北山乡整乡易地搬迁正式启动,人们陆陆续续搬进县城里的新居。当鲁爱华一家人拎着大包小包走进自家的新房时,她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这真的不是在做梦”。
为了能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民和县多部门联动,对贫困群众开展就业、创业、产业帮扶,实现稳定增收。北山乡政府副乡长刘新宁说:“如今,全乡7个村1297户,户户都有稳定的收入。真正挪出了穷窝,拔掉了穷根。”
北山乡整乡易地搬迁是民和县脱贫攻坚的一个大手笔。2016年以来,民和县累计投入6.78亿元,对14个乡镇78个贫困村进行了易地搬迁,入住率达到100%。彻底摆脱贫困的群众正在新生活的大路上昂首阔步。
产业有活力 带动显能力
治贫之本,在于产业。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民和县传统农牧业发展长期处于“小、散、旱”的状态,“小”是没有形成规模,“散”是缺少集约化,“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可想而知,在这样条件下,贫困农民群众要通过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有多难。
基于这样的认识,民和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断加大农牧业发展投入,调整农牧业结构、优化布局,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几年来,“小、散、旱”的劣势得到极大改善,全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规模优势凸显,以家庭牧场为代表的适度规模养殖业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民和县分管扶贫工作副县长王明芳说:“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做强传统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思路,努力让传统农牧业实现最大程度的增产增效。由此催生了一批具有规模效应、集聚优势、特色明显的农牧业产业,显现出强大的脱贫带动能力。”
走进隆治乡桥头村的百亩向日葵种植基地,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令梅农牧业有限公司、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已经达到1500亩,每年仅土地流转费用就需要支出40多万元。
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说:“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益于县里对农业及产业扶贫思路的调整,而最大的受益者则是村里的贫困群众。大家不仅每年能拿到稳定的土地租金,还可优先在基地里务工、学技术,现在一年能挣1万多元。”
下一篇
安徽省裕安:“玩”虫玩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