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赵周,今年32岁,经营着农家乐,却半路出家搞养殖,喂养乌鸡和鹅,又开垦荒山,种植了大片竹林。靠着不断地学习和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成功独创“竹—鸡—鹅”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被许多人借鉴。近日,记者走进东坡区盘鳌乡弥陀村赵周的生态竹林,听他讲述致富故事。 种竹养鸡 循环种养有奔头 在赵周看来,经营餐饮业,想要拴住客人的胃,得下点苦功夫。为招揽游客,赵周想出“奇招”:用乌鸡来烧菜。乌鸡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温中益气之功效。可是乌鸡原产自高寒地带,长于崇山峻岭之中,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于是赵周决定,自己喂养乌鸡,不仅能满足自己农家乐的需求,也可以卖到菜市场,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商机。 说干就干,2009年,赵周在弥陀村的山上开始喂养乌鸡和鹅。偶然间,他发现山间的竹笋被乌鸡和鹅的粪便施肥后长得特别好,于是采摘一些竹笋做菜,发现味道比市面上卖的要鲜美。于是赵周又动了个念头:能不能在这片荒山上种竹子?那样,乌鸡和鹅的粪便可作为天然有机肥,种出来的竹笋无污染、产量高、口感好,经济效益好。竹笋可以做菜,竹子可卖给造纸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鸡鹅的粪便污染环境,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几经思考,2010年,赵周在弥陀村承包下了1000余亩荒山,培育了5万多株竹苗。 苦干3年 开创独特致富路 荒山造林难。初到弥陀村的那片荒山时,没有房子,没有人、没有水、没有电,环境极其恶劣,但赵周没有被吓倒。他找来挖掘机,和工人一起开辟上山的道路,解决水电的安装问题。无论酷暑寒冬,赵周都带领着100余名工人从早忙到晚,砍荆棘、除杂树、挖坑、植苗、施肥……脚被扭伤了,手被磨出血泡,但大家从来没有退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