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在当地是种茭白的高手,老朱琢磨着,怎么把王军请到大漈乡来,为此他说了这样一句大话。
朱健林:我说你不要小看我,我今天过来也可以代表乡党委政府,农业局委派我过来的,他一听神奇,你那边县党委政府部门重视这个东西?我说你不要小看我们这里,我说你百闻不如一见
其实,老朱来请王军,乡党委政府根本就不知道。
朱健林:我当时觉得自己装牛,不装一点,人家看不起你了,如果看不起你,我这个事情就做不成了,这一辈子都会后悔、伤心的。
更吸引王军的是,当时缙云县田租已经是一千多元一亩,而朱健林说大漈乡田租一亩只有200元。王军跟着朱健林来到了大漈乡,看到这个高山小盆地,王军像发现了新大陆。朱健林先斩后奏,他把王军引荐给了乡政府。
把王军请来种茭白,朱健林是有意让王军做他的技术指导,朱健林自己也物色了80亩地,但租地加买苗等前期投入需要五万多元钱,老朱绕过了妻子借钱开始干。
朱健林整天忙在地里,只有睡觉才回家,妻子跟他赌气,从不到地里去,转眼半年过去了,这时,老朱的茭白开始上市了,老朱发财的消息也在村里传开了。
村民:茭白种出来我们去帮他收茭白,割茭白,到田里,看他的茭白很好,价格也很好,就知道他挣钱了。
村民:他每天都雇二十几个人来帮他,弄茭白,那人们就背后说,可能老朱挣大钱了种茭白。
村民:因为一斤种起了有多少,他一年下来有多少,就是这样子,把他算一下。
只听说丈夫发了财,但妻子却不知道挣了多少,等到茭白收完后,一天中午吃饭,朱健林把一个存折神神秘秘地交到了妻子手中。
妻子:6万还是60万,你看不见有几个零,我是心里想,我一生一世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他一年就赚到了。
半年挣了60万,老朱一时间成了大漈乡的传奇人物。
朱健林:我们有几个亲戚朋友,都这么夸我,他现在是银行了,基本上轰动了景宁县,知道的人都跑到我这里来看。所以我到2005年就顺利的当选茶林村的村主任了。 在2005年村里换届选举时,朱健林被选为村主任。有人叫他主任,也有人叫他老大,乡里成立了茭白合作社,老朱被推选为理事长,大家都想跟老朱一起致富。
大漈乡的传统是女人不下田干活,但老朱种茭白发财后,原来不下地干活的女人都开始下田忙活。
2005年,就在朱健林种茭白的第二年,全乡茭白种植面积猛增到三千多亩。朱健林和妻子的弟弟彭一东,揽下了大漈乡全部茭白的销售任务。大漈乡的气候地理条件种茭白得天独厚,这里产的茭白特点是又大又白。朱健林以为这样的茭白到哪个市场都会抢手,好卖。
然而,朱健林也没想到,这次他高估了自己。
2005年9月的一天,在比较了附近十几个批发市场的价格后,朱健林确认了宁波市场的茭白价格最高,一斤2.1元钱。朱健林以1.8元一斤的价格,收购一车茭白。这天傍晚,老朱把茭白拉到了宁波蔬菜批发市场,可一进市场他就傻眼了。
朱健林:整个市场一眼看去茭白茭白,不得了。
附近地方的茭白批发商都得知这里价格高,蜂拥而来,一会儿价格就开始跳水。
朱健林:那小贩子挺厉害的,他们一看货这么多,他们都知道这个东西,运到这里,卸也要卸到这里,你拉出去也没用的。
价格直线下滑,老朱不知如何是好。
彭一东:我在这边鼓励他,你不要怕这个东西亏就亏了,处理掉,舍不得处理。
没有办法,老朱1.8元收购的茭白,0.35元一斤处理掉了。卖完茭白已经快半夜了,一车茭白亏了一万多,老朱辗转难眠,一个人半夜在市场里打转。
彭一东:我就是没看见他,我就知道他那边已经流眼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