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邦:我在这里了。
2002年,于安邦把全家的户口迁到了孔家西沟,成了这个村的新成员。他以八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五百亩荒山,种上李子、杏儿、梨等水果。他觉得,这种太阳顺着山脊梁跑的山上,一定能长出满意的水果,日后可以稳稳当当地赚钱了。 于安邦:很郁闷的是,我们这几个品种都不适合这个地区发展,而前期这块又投入很大的物力和财力,我认为的几个品种行,但现在一个不成。
亲兄弟去世,几百万花光,财富计划落空,于安邦欲哭无泪,欲罢不能。
他决定把几个果树品种作为苗木淘汰掉,腾出一部分资金再做打算。有一天,他在山里刨树,突然发现,有一种水果长势非常好。他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个无心的发现,几年以后会成就一个年销售上千万元的产业。
于安邦当时看到的就是它——这种被当地人叫做山里红的水果。
于安邦:我无意当中在山上看到这一棵山里红,一看它的枝叶长得比较茂盛,根系也比较好,这时候我特别兴奋。我非常奇怪,这个山上我没有种它,它怎么长出这么多,又是枝叶茂盛。我想,肯定是这个地区适合它生长。
不出于安邦所料,这座荒山上原来就有很多山里红树,因为口感不好,不值钱,都被人当柴火砍了。他承包以后没人再砍,几年下来已经漫山遍野,于安邦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小红果子将让他摆脱困境,甚至财富爆发。
于安邦:我看到它以后,我联想到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很少有山里的山里红鲜果出来,因为我是搞水果流通行业的,市场上没有,我感觉我看到了一种希望,真的商机来了。
于安邦查阅了很多资料,原来山里红也就是山楂,他发现的山里红是山楂的一个变异品种。这种山里红外形瘦小,口感酸涩。于安邦想,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能改良品种,山里红就是摇钱树。
于安邦:野生山里红满山都是,又长得非常好。我说,既然它的产品质量不行,它的口感不好,我嫁接一个好的品种,不就改变它原有这种方式了吗?
于安邦几乎跑遍了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最后在辽宁鞍山找到了满意的品种,他请当地农科院的行家教他嫁接技术,几年下来就改良了当地的山里红品种。
专家冯光:这个山里红算是辽阳的特产,其它地方就很少。原来群众并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好的,现在一看,它比其它的果更有优势。 2008年,于安邦的五百亩山上种满了山里红。改良后的山里红甜了好多,他把卖价比一般山楂提高了两块钱,但顾客都说他卖的就是普通山楂。
顾客:当时看说,你这个为啥说是山里红?怎么不是(普通)山楂?
于安邦:山里红拿来以后,老百姓都以为是(普通)山楂。我说,不要紧,我们可以比一下,品尝一下就知道了。山里红里面是红的,这种果是很少的。一般果都是外面红,里面是白的。而我们家山里红,外边红,里面也是红的。(一般)山楂,你看,外边是红的,里边是白的。它俩是很明显的区别。
当年于安邦的山里红卖了五十万元。他算了算,要多赚钱还得靠加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山楂加工厂,他立即把山里红像普通山楂一样加工。然而,因为个头的问题,麻烦又出现了。
于安邦:找不到合适的去核设备,人工投入的费用非常高。后来找了一个山楂加工退核的设备,核是去掉了,但是我们的果肉也去掉一大半,而且核还裂了,有的是把肉剩得特别多,有的是整个小果下去了,损耗特别大。你看,下一个,你看着山楂加工完以后特别漂亮,核去掉了,果肉剩得非常厚,还非常好。
于安邦:顾客都问我,你们家是不是加色素了?我说,没问题呀,拿榨汁机给你榨一下,现场拿鲜果榨一下就说明了问题了。
于安邦用这个巧妙的办法渐渐打开了市场。2011年,他的山里红鲜果以及加工产品,总销售额突破了一千万。
下一篇
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