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万锡正在牛舍为牛添料
一条并不算宽敞的砂石路,通往乔薛村,沿着这条路往前就是卫万锡的 “黄牛养殖场”。
30年前,卫万锡的父亲卫新全沿着这条路离开了乔薛村进城发展,30年后,从西安大学毕业的卫万锡同样踏上了父亲走过的这条路,但方向正好相反,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回村里养牛。
7月25日,万荣县里望农场。记者见到卫万锡时,他正忙着给牛添料,妻子董文娟也正在牛场打点杂活。黝黑的皮肤、熟练的动作,让人很难想象眼前的这对夫妻牛倌,竟都是大学生。
同一条路,父亲进城儿回乡
2005年,学习计算机管理专业的卫万锡从西安一所高校毕业。
卫万锡是家中的独子,父亲卫新全希望儿子能在大城市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毕业前夕,即将走出校门的卫万锡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四处求职。但一个月下来,卫万锡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眼看毕业在即,卫万锡想到了父亲此前的一个想法:父亲准备把早已废弃的里望农场租下来,开办养牛场。
但当卫万锡把自己回家养牛的想法告诉父亲时,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好不容易供他上了大学,希望他能走出农村,在城市生活,端上铁饭碗。”对于儿子当初的选择,父亲现在已经能够接受,“娃还真是个养牛的料,当时没想到他能干这么好”。
卫万锡的父亲卫新全在村里人眼里算得上是个“能人”。上世纪80年代初,卫新全从家乡参军,到青岛部队服役,由于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几年后,卫新全的妻子也随丈夫把户口迁到了青岛。
随着儿子卫万锡的出生,卫家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城里人生活。但由于不适应潮湿气候,卫新全落下了关节痛的毛病。几年以后,卫新全到了退伍转业的年龄,本可以留在青岛的他由于身体原因选择了回到万荣老家,进入了环保局工作至今。
2005年,卫新全有了养牛的想法,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儿子的行动赶了他的先。
万荣县是全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晋南牛”的中心产地,万荣大黄牛是役肉两用型珍贵品种。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养牛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养牛,万荣大黄牛存栏量急剧下滑。
近年来,由于牛肉及其加工制品消费量的增长,肉牛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万荣县及其周边县市,开始出现了不少养牛户。
卫新全最终没能拗过大学毕业的儿子,答应了他回乡养牛的要求。由于单位工作繁忙,原本准备辞职在家养牛的卫新全把筹建养牛场的担子交给了儿子卫万锡。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有村民劝起了卫新全:“人家都是往城里跑,你娃大学毕业咋就回来养牛了?”更多的人则是怀疑,“大学生能养了牛?”卫万锡在城里工作的堂哥打来电话,劝他放弃这个“幼稚的想法”,并答应帮他在城里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工作。
执拗的卫万锡心中早已打定了主意,他最终做通了未婚妻的工作,从亲戚那里借来了20万元,开始做起了牛场主。
黄牛做媒,夫唱妇随当牛倌
卫万锡的妻子董文娟家离乔薛村只有几公里,两人是中学时的同学。上学时仅仅“在校园里见过几面”的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会最终走到一起。董文娟谈起两人的恋爱史,认为是“牛做的媒”。
2005年夏天,23岁的卫万锡开始忙活筹建自己的养牛场。主修政法专业的董文娟同年从运城一所学校毕业,并在万荣县城一家学校当起了教师。在别人的介绍下,董文娟认识了“牛倌”卫万锡。当家人听说准女婿大学毕业在家养牛时,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父母对大学毕业回家养牛总是有点不理解。”
上一篇
百元一只的大青蟹
下一篇
王秀丽:农家女特禽养殖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