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61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夏收系列:退休的局长当麦客

发布:2024-10-31 03:39:0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6 手机版
夏收系列:退休的局长当麦客

2008年5月27日晚,这支联合收割机车队结束了在湖北省襄樊市的小麦收割任务,当晚就要开赴下一站。 机手们正在抓紧时间休息,突然一阵电闪雷鸣,队长魏福堂紧急下令,马上集合提前出发。

魏福堂:“每个车下来一个人开会,行驶的过程中注意千千万万不要睡觉,因为每个车上4个人,注意倒替换换,我在后面。有什么问题,车出现什么故障,及时靠边,我帮你修理别着急,咱尽量不让一个人掉队。”

魏福堂的车队一共有95台联合收割机,5月25日—27日在襄樊收割了26000亩小麦,毛收入90多万元。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必须连夜开赴麦收第二站---280公里外的河南省邓州市。

庞大的车队一字长龙全速挺进,魏福堂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为了打发漫漫长夜,53岁的他喜欢上了流行歌曲。

5月28日上午,魏福堂顺利到达河南省邓县,由于来得及时,他抢到了3万亩的麦收计划,95台收割机马上化整为零进村入点。

魏福堂是山东省宁津县人, 1996年,魏福堂由乡镇党委书记调任县农机局副局长,工作中,他了解到当时联合收割机在各地都是一机难求,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他怦然心动。1997年,他动员三位村民,7万块钱合伙买了一台收割机。

魏福堂:“前面的割台能收进去,后面能出粮食,我们确实感觉到很奇怪这个事,大伙就围到一块看,一块探讨,真正对这个机器的构造原理,我们是一窍不通。”

由于不懂操作,他们还没开始赚钱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一天,他们在一块坡地上割麦子,一位合伙人不小心把一只手卷进了收割机高速转动着的滚筒。 事情发生后,魏富堂带了一名司机,专门去厂家学习,很快掌握了安全要领和操作原理。

机手:“当时听不见,这边有个沟,怕车掉下去,左手拍驾驶室门,右手进去就是这样进去,当时这个,,整个就下来了。”

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脱粒不干净,或滚筒堵塞;麦子成熟干燥的地块要适当快些,秸秆较湿的时候则要慢些。行驶方向要力求保持直线,地头转弯时要停止收割;留茬高度最好在6--15厘米之间。

当时一亩地只能赚到10—15块钱,然而收割机一小时就能割6亩小麦,麦收季节,10天下来,1台收割机毛收入就能达到12000元,尽管4个人分享,但10天的收获已经差不多相当于魏富堂一年的工资。

魏福堂:“这个经济收入很可观,农民有地我们就失业不了,机械就失业不了。”

机收良好经济效益让很多人看着眼馋,到2003年,魏福堂联合周边的人,以股份制的形式让收割机增加到了8台,每台车都有他的股份,他成为整个团队的核心。 机手:“大伙合资买的8台车,老魏拿了20多万元,不到30万,他是最多的。”

2003年对魏福堂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魏福堂从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休,也是这一年,魏福堂在麦收季节,带着8台车,第一次实施跨区作业。他利用农机局工作时期积累的经验和关系,与河南邓州、商丘和山东德州等地的农机部门沟通,收割了5000余亩小麦,一路下来,魏福堂积累了实战经验,大家对收获都相当满意。

机手:“一年赚个3、4万元,一台车能割1000多亩地。” 这次经历让魏福堂大开眼界,他无形中参与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经济活动,当时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亿多亩,夏收季节每天投入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在20万台以上,5月下旬到6月中旬,联合收割机向安徽湖北等地聚集,然后由南向北候鸟般集体转移。

魏福堂汇入麦收洪流,感觉到8台车实在是微不足道,对人家机具多、有组织的车队羡慕不已。

魏福堂:“比如说我们车多了,来到人家河南以后,集中分到一个村或一个乡镇,100台机械,这个乡镇的市场价格40元就是40元,多了就能控制价格,但是你少了,个人散机来了市场价格就控制不了。”

机手:“机械少了,当地也不好领,也没法组织,人家农机局的也不管,也不好干活,就是买油都不好买。”

2004年,魏福堂再一次让自己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他打出成立跨区作业队的旗号,在当地报纸、电视台做了一翻广告,希望单枪匹马的机手加入他的团队,联合起来挺进中原。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