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高考在线!
距离2025高考还剩59
当前位置:首页 > 录取分数 > 正文

男子用豆青虫做菜每年盈利几十万元

发布:2024-09-20 18:10:5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46 手机版
男子用豆青虫做菜每年盈利几十万元

央视《致富经》栏目10月10日播出《靠豆青虫致富的人》。以下为节目实录:

这个人叫陈光山,是江苏省灌云县一家餐馆的厨师。2008年8月初,记者在当地采访的时候,他准备向记者展示一下他的拿手好菜,菜的原料就是他手中正在清洗的这些豆青虫,那么,这些看起来让人很不舒服的虫子到底能做成什么样的菜呢?

这盘菜就是陈光山用豆虫做出来的,但是,虫子做出来的菜真的会有人吃吗?带着疑问,记者随机采访了几桌客人。

顾客:“慕名而来的,每年都来。”

顾客:“一眼看上去,就像那个虾仁,小虾仁。”

顾客:“像鸡蛋花打了以后裹了一层东西一样,有点像肉,也不像肉。”

顾客:“是我所吃的美味中最好吃的。”

这桌客人都是从南京过来的,灌云县城距离南京有近三百公里,用豆青虫做出来的菜不仅有人敢吃,还有人专程开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吃。豆青虫的价格也相当惊人,像这样的一盆当天的价位是900元,比前几天已经便宜了300元,那么陈光山是怎么将这种豆田里的害虫卖出上千元一盆高价的呢?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以前一直以种植大豆为主,最初,当地的农户为了除害,将豆田里的豆虫捉出来,自己烧成农家的土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豆虫弥补了人们心中对肉食的渴望。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豆虫逐渐从农村走到了县城。

陈光山:“一开始呢,就是价钱便宜,数量多,人呢,开始就是我们灌云县,灌云的当地人吃,后期呢,发展到连云港市里市区人吃。”

在灌云县,人们将这种又肥又大的豆青虫买回家,先放在水中淹死,然后用专用的擀面杖从头挤到尾,擀出白白的一条肉,称之为豆丹。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灌云县城里几乎每家餐馆都做起了豆丹,看到豆丹成了县城的热门菜,做了多年餐饮生意的陈光山也立刻推出了豆丹这道菜。但是怎样在众多的餐馆中脱颖而出,吸引食客来自家品尝,陈光山不停的研究豆虫的各种做法。最终,陈光山确定了一个最受顾客欢迎的吃法——将擀好的豆丹肉与丝瓜一起烧制。

顾客:“我觉得这个看起来像蚕宝宝,吃起来的时候就是那种糯糯的,挺鲜美的,但是这种鲜美又不是用味精调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烧一盆豆丹需要五到六斤豆虫,从卵孵化出幼虫长到30天左右是制作豆丹的最佳原料。每天凌晨四点多钟,陈光山都准时出现在当地的豆虫交易市场,一只一只挑选豆虫。

陈光山:“个头一样大。”

记者:“个头一样大,这样的比较好吗?”

陈光山:“对,这样的可以擀成果子样。”

记者:“今天要挑多少?”

陈光山:“今天要挑50斤。”

市场上卖的虫子都是农户当天从地里刚捉回来的,如果买回去不及时制作,一旦过夜,豆虫就会死亡,而死虫子做出来的豆丹口味也会大打折扣。为了保证口碑,陈光山坚决不用死虫子,十几年来每天坚持亲自去市场挑选新鲜的虫子。逐渐,陈光山烧制的豆丹在灌云县城打出了名气。

市民:“我经常吃的,他家的豆虫是灌云一绝,做出来的口感,口味地道。”

豆青虫,学名豆天蛾,是一种常见于豆田里的害虫,幼虫以啃食豆叶为主,在喷洒了农药和化肥的豆田里无法成活,甚至闻到药味都会死亡。

灌云县下车乡跳口村村民戴威:“现在大豆种的少,而且被农药都打了,都不生豆丹了。”

2003年来,灌云当地先后经历了几次水灾,大豆种植面积迅速减少,但是人们对豆丹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市场上的豆虫价格从原来的几元一斤涨到了几十元。即便如此,陈光山还是经常买不到豆虫。

陈光山:“我这个饭店里就是做豆丹生意的,我没有原料我怎么开饭馆呢?”

陈光山每天在市场转悠,慢慢地,他发现一个人总能搞到豆虫,他就是王兆亮,王兆亮做豆虫经纪人已经20多年,当地豆虫减少后,他是第一个出去到其他省份拉豆虫的豆虫经纪人。

陈光山:“现在豆虫的货少,王老板从外地给我购过来的。”

记者:“现在市场只有你一家在做?”

豆丹经纪人王兆亮:“市场上只有我们一家大股东在这里搞。”

记者:“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拉多少?”

豆丹经纪人王兆亮:“最多的要几万斤的。”

记者:“卖得完吗?”

豆丹经纪人王兆亮:“怎么卖不完,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王兆亮每年都会从湖南、安徽、河南等大豆产区收购豆虫,是当地豆虫市场上进货量最大的豆虫经纪人之一。陈光山经过观察,发现王兆亮的豆虫比其他的豆虫经纪人上市早,并且货源稳定。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