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汕头:狮头鹅养殖业沦为夕阳产业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潮汕的狮头鹅历来闻名遐迩,甚至被誉为“世界鹅王”,其中又以汕头市郊月浦村的狮头鹅最为出名。老一辈的人回忆,以往一走近月浦村即是“鹅声一片”,然而如今,即便狮头鹅养殖仍是潮汕地区的特色产业,月浦村这一“狮头鹅养殖专业乡”却难负盛名,村里人向记者承认,狮头鹅养殖业在月浦已沦为“夕阳产业”,日渐式微。

获周恩来题赠嘉奖

  半世纪前已名扬全国

一直以来,潮汕狮头鹅脍炙人口,一是因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且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二是其生长迅速,体质强健,肉质优良,被誉为我国目前农村培育出的最大优良品种鹅。说起狮头鹅,月浦村民们无不自豪:“这可是我们乡里的特色,连周总理也亲自题赠嘉奖过的。”这段故事有一纸“国务院嘉奖状”作为佐证。昨日,记者在月浦居委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了那张1958年12月颁发的、由周恩来总理签字的嘉奖状。月浦居委副书记佘桂锋告诉记者,远在半个世纪前,狮头鹅便作为汕头鹅种的代表到北京参展,且一举成名,从此“狮头鹅”可谓名声在外,而当时被选中参赛的种鹅,正是月浦村饲养的,随队去参赛的技术人员也大多是月浦人,如今月浦村从澄海区划入金平区,这纸嘉奖状也随着月浦人落地金平。

据记者了解,狮头鹅的原产地系饶平县浮滨溪楼村,上世纪20年代经潮安古巷传入月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狮头鹅饲养一直是月浦村的支柱产业,村里老人回忆:“以前家家户户以养鹅维持生计,孩子要上学了卖两只鹅交学费,逢年过节了卖几只鹅换年货,后来狮头鹅名声大噪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有不少华侨慕名回来购买。村里可谓是随着养鹅业的兴起而兴盛的。”

地少料贵人工高

  特色产业变夕阳产业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狮头鹅的“名声”越来越大,月浦村的狮头鹅养殖市场却逐年萎缩。佘桂锋向记者坦承:如今村里专业养鹅户仅剩四五家,且规模不大。究其原因,一家几代人均以养鹅为生、有30多年养鹅经验的佘先生向记者解释:一是土地稀缺,狮头鹅需放养,眼下难以找到大片土地供鹅群走动,这是养鹅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二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影响繁殖;三是饲料涨价快、人工投入高。以佘先生养殖800多只狮头鹅为例,一年母本投入约20多万,消耗饲料16万斤左右约20多万,加上人工、场地投入,一年成本投入约50万元。“而每年卖三科鹅苗仅回收三四十万左右,日常销售肉鹅可以添补些,近几年赚的刚好抵上投入的,赚不了什么钱”,佘先生感慨:“如今的养鹅业高投入低产出,所以很多村民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养鹅了。”

尽管言语中,月浦人对狮头鹅充满感情,对其作为月浦乃至潮汕特色倍感自豪,但大多数人表示:缺少政策扶持、机械化投入不够、土地资源稀缺、养殖成本过大等问题难以破解。为了生计,月浦人不得不弃养鹅业转而务农或打工,狮头鹅养殖从特色产业急转直下成为夕阳产业已成既定事实。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月浦村民对于狮头鹅养殖业日渐式微的现状感到心痛,月浦居委也正着手将村里仅存的较大规模养殖场申报为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希望能借此进一步提高狮头鹅的知名度,引起政府对狮头鹅养殖这一特色产业的重视,对其进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