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是海参采捕的旺季,大连的海参加工商都会趁这个时候大量的采捕海参原料,积攒库存保证全年的销售。刘旭升这段时间也在自己承包的海域忙活着采捕海参。
记者:“今天有多少海参?”
刘旭升:“我们今天准备要采捕一万斤,就是一个潜水员一个小时采捕了300多斤。”
记者:“像这一个海参卖多少钱?”
刘旭升:“市场上80多块钱一个。”
海参采捕上来后,两个小时之内不加工就容易化成水,在大连有些海参加工商将鲜海参做成干品销售,但刘旭升却将海参做成了即食产品,最高一只可以卖到150元钱。2007年,刘旭升海参在全国的销售额突破了1.2亿元。
在海参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刘旭升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在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刘旭升21岁开始创业,靠养殖扇贝加工出口7年的时间就积攒了2000多万的资产。但是,1998年的一场台风,让他一夜之间失去了海上的全部财富。
刘旭升:“这个海面上,也是伤心之地,98年的时候,9号台风,一场台风把我大小50条船全部打碎了,就是这个地方。”
台风过后,刘旭升四处借钱再次搞养殖。但扇贝产量低,出口利润锐减,五年中刘旭升举步维艰。
刘旭升:“这五年当中,是在坚持,牢牢地趴在岛上”
记者:“为什么呢?”
刘旭升:“资金链断了,别的项目,新项目也做不了。”
在海岛上苦苦经营的日子里,刘旭升却成为了朋友们的采购员。经常会接到朋友的电话,让他帮忙买海参。
刘旭升:“很多朋友都找我买海参,觉得我是海边长大的吗,比较懂。”
周围朋友求刘旭升买海参,他就会经常到海产品市场采购,采购中让他感觉到了海参市场的变化。
刘旭升:“以前没有这么多人找我买海参的,当时感觉到,这个市场慢慢升温了也有很多家在做。”
2003年之前,在大连销售海参的利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此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让刘旭升想放弃扇贝加工出口,转做国内海参市场。
但当时,很多商家却早已占据了大连的海参市场。
刘旭升:“当时的形势应该有几家开始做海参品牌了,比如有的做干参做的比较专业了,所以我们要想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要找突破口。”
别的商家海参市场已经做的非常成熟,并且已打响了品牌。如何与这些海参商家竞争成了刘旭升的挠头事。
在刘旭升琢磨如何找突破口的时候,经常会接到朋友咨询同一个问题的电话。
刘旭升:“很多人共同的一个,打来电话共同的一个话题就是不会做海参,问怎么做。其中有一个朋友很滑稽的,他春节的时候,把这海参带回家了,回来做了他也不会做,把海参洗一洗,切一切和肉一起炒,海参没有通过发质以后是咬不动的,当时做完以后把肉吃掉了,把海参扔掉喂狗了。”
他就是刘旭升讲得把海参扔掉喂狗的刘百全,为这件事他还埋怨了刘旭升一顿。
刘旭升的朋友刘百全:“以前在饭店吃过海参,人家上来都是特别软的,作为朋友来讲,他不能给这种海参来做呀,回家是不是海参是假的怎么回事。”
干海参食用之前需要煮到一个小时,再用凉水泡发近一周时间才能食用。因为刘百全没有掌握泡发的技术,所以误会了刘旭升。
在市场调查中,刘旭升发现虽然大连人对海参情有独钟,但是会做海参的人并不多。
大连市民1:“泡泡呗。”
记者:“泡多长时间知不知道?”
大连市民1:“泡多长时间不知道。”
大连市民2:“以前父母好像煮过,自己还没亲手煮过。”这件事给了刘旭升一个启发,他想制作一种方便食用的海参,作为进入大连海参市场的突破口。
刘旭升:“干海参有做了,盐渍有做了,半干有做了,没有人做即食海参,所以我们在,就准备在即食海参方面要做研究了。”
刘旭升在当地收购了一些鲜海参,让加工厂的工人,把海参做熟后放到塑料袋里,做成一种开袋即食的产品。但是,第一次加工出来的即食海参看似很好,可存放了几天后,海参却化成了水。
刘旭升:“从海参以上,你捞上来以后,我们这环节有没有问题,是不是碰上油了,是不是掉上,人工掉上人的头发了,因为海参是很娇贵的,最怕的就是油,最怕的就是人的头发混进去,这几样东西放进去以后,它基本上化成水腐烂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问题。”
上一篇
汕头:狮头鹅养殖业沦为夕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