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鸿:“我说,这黄瓜就是吃它小。”
记 者:“这么小摘了是不是确实可惜?”
李世鸿:“不可惜,口感好,去年春节10块钱一斤,是普通黄瓜的将近10倍。”
这种当水果吃的小西红柿是李世鸿的主打品种之一。在张青的指导下,一年只种一茬,但采摘期能达到两到三季。这样一个两亩大的大棚,年产量能达到1.5万公斤,市场上每公斤能卖到8块左右。
张青:“这些西红柿在欧洲非常流行,这是成串采收的,拿回家如果不吃,可以当装饰物,能存放40天。”
这个大棚里种的大辣椒,也是张青给李世鸿极力推荐的品种,一棵苗一年可以摘10到12斤。
李世鸿:“摘一下咱们哥俩尝尝。你看看口感怎样。怎样,甜酸吧。”
2006年秋天,李世鸿有六七种蔬菜陆陆续续到了该采摘的时候。最初,李世鸿想卖给超市,谁知一打听才知道,进大型超市需要连续供货,一旦断货,管理费白掏不说,还得按违约论处。于是,人们建议他到普通菜市场去卖。
李世鸿:“跟老百姓同样去卖,咱们的成本高,挣不着钱。”
有人建议他打品种牌,到市场上让人先尝后买。
李世鸿:“有的品种,你像茄子或者是尖椒之类的,你跟普通的蔬菜,在口感上没有区别。”
李世鸿当初建大棚时的想法是,种好菜、卖高价、赚大钱,而如今蔬菜种出来了,市场却是高不成低不就。就在大伙都替他着急得时候,有一天,李世鸿突然拉回来一堆纸箱。
李世鸿:“我说你们装箱,一个箱给我装,一个品种装三斤二斤的,装上箱之后我去推销去。”
他让人们把蔬菜装进漂亮的纸箱里,装的时候品种搭配,既有色彩好的茄子、彩椒,又有口感好的柿子、黄瓜,还有营养丰富的橄榄、菊苴,然后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及有关质量认证的标示也放在里面。然而,配好以后,他并没有去卖,而是要直接拉出去送人。
连续半个月,李世鸿每天都要拉一车配好的蔬菜,在海程市区,实施他的送菜行动。
李世鸿:“拉几十箱菜,挨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走,不认识的说,你看你还跑咱机关来卖菜来了,谁要你这玩意儿呀,我说你别着急,你也别生气,这箱菜你可以先白吃,我不要钱还不行呀,你尝好了,您找我,你说不好吃,你就扔掉就得了。认识的人就说你这么大的企业老板,没啥事卖菜呢,这玩意儿能行吗,扯这个蛋干啥呀你,没啥事种菜?”
中小镇党委书记王克济是李世鸿送菜的对象之一,他对李世鸿的做法大加赞赏。
中小镇党委书记 王克济:“我认为这种宣传作用,比广告可能更直接,它因为对方感受到了。”
一周后的一天晚上,李世鸿接到中小镇政府的一个电话。
李世鸿:“给我打电话,世鸿你那菜有没有?我说有呀,你给我准备142箱, 142箱,明儿就给我送来,我说那妥,接完那个电话兴奋得手舞足蹈。”
李世鸿送菜的举动同时也引起了一个人的密切关注,这个人就是蔬菜经纪人李祖宽。
李祖宽:“我悄悄地注意了它,注意了它,到底它搞了什么蔬菜,我就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来到这个,几次来到他们这个园区观看,瞅,我就寻思买他这个蔬菜。”
当他确信李世鸿因为不好卖而白送人的时候,就决定低价买他的菜,乘机赚他一笔。2006年初冬的一天,他在蔬菜大棚里找到了李世鸿。
李祖宽:“找到了他以后,我一张嘴我就朝他要了1000箱,把他很惊讶吓的。”
李世鸿:“我一开始我没相信他,他跟我讲价钱,想让我便宜,我说,我就是卖不出去,也绝对不能贱卖,贱卖我不把自己卖贱了吗。”
李祖宽:“后来谈谈谈,谈具体卖我多少钱,这个我不便在这里讲,就是说,后来呢,我就把这个蔬菜拉到哈尔滨, 因为哈尔滨比较时尚,这种蔬菜就是送礼的,礼品菜,送这个非常时尚。”
原来,李祖宽在哈尔滨卖大宗蔬菜的同时,也经销着一种礼品蔬菜。李世鸿原本只是想通过送的办法让人了解他的菜,进而来买他的菜,想不到这种搭配打包的办法,居然适应了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为自己的蔬菜找到了出路。
上一篇
黄爱桂的养鸡致富“三部曲”
下一篇
发展林下养殖 拓宽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