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广东练江遭工业污染成黑江 治理失败留惨痛教训

2024-09-22 03:06本站原创浏览:2311次
  2012年3月22日,广东省环保厅公布的《2011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中指出,2011年练江继续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水质为劣V类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溶解氧。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将地表水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功能越高类数越低,如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V类”,顾名思义,比V类水更低劣!  彭少麟解释:“劣V类就是连农业灌溉都不行,一方面作物长不好,即便长好了也不宜食用。”《2011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也指出,“劣V类”河水已失去最基本的自净能力,不再适合鱼类生存。  练江不仅自身罹患“癌症”,还向海洋“传染”。江河的入海口本是淡水和海水交汇,是鱼类较集中的区域,自然也是渔船云集之地,但在练江的入海口,空荡荡的海面上,见不到一艘渔船。  广东省海洋渔业局2011年4月发布的《2010广东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海门湾练江出海口附近海域为中度污染,2010年练江径流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油类、氨氮、磷酸盐、重金属和砷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约为9.4万吨。同期内,潮汕地区另一条主要河流榕江排污14.1万吨,但其长度和流域面积均为练江的近3倍。源起于揭阳普宁市,贯穿汕头市潮南和潮阳两区的练江,已成为粤东所有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十几年前已经是这样了。”彭少麟作为生态恢复与自然保护学研究的知名学者,2000年左右就开始关注家乡练江的污染,曾自掏腰包回家乡取样进行水质常规检测,发现一些指标已是劣V类。“当时还将检测结果给了当地的有关领导。”  记者从汕头市环保监测站了解到,练江水质大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恶化,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1997年监测显示水质为V类,1998年是劣V类,之后就一直是劣V类。资料显示,位于普宁和潮南交界的青洋山断面是省控常规水文水质监测点,一些主要污染物指标在走高,而位于练江中下游潮阳段的和平桥和海门湾桥闸2个断面的水质类别,也均为劣V类。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