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等来的赚钱机会
这些买鸵鸟肉的顾客都是为了新奇才买来吃的,但是吃了之后,鸵鸟肉的味道却不让他们满意。
鸵鸟是食草动物,它的肉里也残存了青草的味道,客人们不但没有尝到他们认定的鸵鸟口味,反而在肉里吃出了青草味,这让买鲜肉进行加工的厨师也很为难。
酒店厨师 施文祥:“反映说有那种血腥的气味,还有好像就是因为,有那种草的味道那种。觉得不好吃,就是顾客有意见吗,就投诉的返回意见比较多。”
此时的林咸升已经是孤注一掷了,鸵鸟场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卖鸵鸟肉,但现在大部分人却认为口味不好。不做下去,会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而接着生产,会在市场上继续造成负面影响。权衡之下,他紧急的关掉了加工厂,开始寻找去掉青草味的方法。
厨师 林贞辉:“客人反馈这边,这个口感味道不是很好吗,后来我们去外面学习了一段时间,如何改善它的口味。”
林咸升带着厨师到各地学习,回来之后,在加工厂支起了一口锅,用几十种香料、调味料反复试验。
辛苦没有白费,三个月后,试验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林咸升通过给鸵鸟彻底放血,合理配置各种香料的比例,找到了去掉青草味的方法。正当林咸升以为可以开工生产的时候,问题又出来了,顾客们又反应鸵鸟肉的口感太干燥。
顾客 丁云彪:“现在的口味介于鸡肉跟牛肉之间,它应该比鸡肉还要嫩一点吧,鸡肉它一丝一丝的,那么这个鸵鸟肉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一丝一丝的,但它一个比牛肉应该还嫩一点。”
鸵鸟肉的脂肪含量低,所以吃起来口感比较干。林咸升到超市买回各种各样的肉类制品,希望能借鉴其他肉类的制作方法来改善鸵鸟肉的口感。各种肉的质感都不同,林咸升想到了用其他的肉来调节鸵鸟肉干燥的方法。
林咸升:“我们考虑了一种选择,就是跟猪耳朵,把它包到这个肉里面去,通过高温杀菌,就是让猪耳朵它这个胶质跟鸵鸟肉融为了一体。”
猪耳朵的脂肪含量不高,但是它的胶质很好的缓解了鸵鸟肉的干燥,还没有破坏鸵鸟肉的营养成分,这种独特的口味一下子打开了市场的销路,一些土特产超市也开始为林咸升卖起了鸵鸟肉,这种用鸵鸟肉和猪耳朵二合一的卤制品在市场上每袋售价16.8元。每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80万元。
就在林咸升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叫卢荣的合作伙伴。
卢荣:“当时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这个鸵鸟,这个鸵鸟蛋,这个工艺品,我觉得很漂亮。”
林咸升:“2004年的下半年,因为他当时是搞土特产,在这条街上搞个土特产,然后找上我了。”
卢荣到林咸升的鸵鸟养殖场看了之后,给他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开一家鸵鸟餐馆,这个主意让一直低头做鸵鸟加工的林咸升豁然开朗,鸵鸟餐馆可以作为养殖场的形象店,是个活广告。
两人一拍即合,合股开起了餐馆。他们把餐馆的地址选在了位于临海市区江南长城脚下的紫阳古街上。
在餐馆菜品的设置上,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林咸升:“这个心情呢比较迫切,需要推出来,所以说急于想,以为就是单单鸵鸟宴,就有可能把这个生意呢,更响一点。”
林咸升认为用鸵鸟肝、鸵鸟肚这些跟鸵鸟相关的产品更能突出本店特色。而卢荣认为应该加入一些其他菜品才能长久的留住顾客,单一的“鸵鸟宴”不会持久,卢荣考虑林咸升毕竟比自己有经验,最后还是实施了林咸升的方案。
2006年初,鸵鸟餐馆开张了,林咸升用纯粹的“鸵鸟宴”招待顾客,头两个月,客人们蜂拥而至,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顾客越来越少,一些老顾客吃遍了所有菜品就不再来了,这对林咸升的打击非常大。
林咸升:“当时吃了几批之后,就是回头客就比较少了,那就觉得问题比较严重了。”
卢荣:“那么结果呢老是吃,吃厌了,客人比如说这个月来了一次,那下个月不可能,就是说一个月就一次两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