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探路》第二集:农业嬗变

2024-09-21网络转载浏览:9691次

两种长势不同的油菜花,实际上隐含着粮食的安全问题。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刚:“粮食安全问题,这是我们国家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城市的关键问题,我们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在保证土地资源,种植粮食作物的前提下,来调结构,这样呢,既可以达到保证粮食增收,同时呢,又可以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

成都平原,天下粮仓。如果都种植经济作物将影响到粮食安全。怎样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还要让农民增收,这是一个更加难以破解的问题。

2006年暮春时节,仁寿村4602亩分散的土地也集中在了一起,仁寿村与四川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合股成立了国田农业公司。仁寿村将进行新的尝试。

邛崃市国田农业公司总经理 杨质正:“一个就是标准化的操作模式,第二个是集约化的经营模式,第三个是机械化作业模式,第四个是信息化的一种管理方式,所以说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的话,我们就形成了在仁寿村这么一种现代农业的雏形。”

种植粮食,害怕的是天气灾害,担心的是市场波动。那么农民增收的保障是什么?

邛崃市国田农业公司总经理 杨质正:“它最大的体现就是一种集约化和那个品牌化,--我们集中规模了以后,我们的劳动力,然后我们的农资等等这些它用的量,它的价格都会始终在降低,就是成本这一块会降低,还有我们品牌化运作了以后,我们农产品的价格可以卖的比以前的价格更高。”

  邛崃市委书记 高志坚:“大春抓粮,抓稻谷,亏就亏了,小范围抓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丰补歉,实现了项目的自求平衡,最后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大春稳粮,小春抓钱的方案,仁寿村在粮食收获之后,建起了双孢菇栽培大棚,种植了最新的蔬菜品种。

2006年仁寿村实现盈利25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400元。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难题在仁寿4600亩土地上得到破解,这种探索被叫做“仁寿经验”。

不管是汤营模式还是仁寿经验,成功的基础就是土地的适度规模集中经营。

2006年,成都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4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达到89家,规模经营后亩平增加效益600元。 成都农业开始了现代农业的嬗变。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科扬:“搞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肯定比原来的那种单一的就是那种生产方式,更有利。这个它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了发展,肯定了发展,特别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道理。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是对的。”

土地集中之后,随着机械化的广泛运用,成都的农业开始了现代农业的起航,也有更多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

三五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曾经是中国农民最为骄傲也最为实在的生活。

当传统的“耕作”方式在土地集中之后发生变化,农民旧有的“居住”方式也面临改变。那些已经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将何去何从?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责编:肖阔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