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经典创业故事人物:赵树英
但在河南省安阳市,这位叫赵树英的人,此时最关心的并不是他的八千亩小麦。顶着烈日,他找了一批人到他的麦田里去,这些人手里都拿着这样的网,很显然,这样浩浩荡荡的队伍并不是去抢收小麦的。一到麦地里,他们就拉起架势,抢收起了地里的瓢虫。
员工:老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开工资就干,但是现在觉得挺有意思的。
员工:不抓瓢虫,老板就收拾我们。
员工:瓢虫是我们老板的命根子。
赵树英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抢收麦地里的瓢虫呢?在赵树英的麦地里,收割前正是瓢虫最多的时候,连续几天,赵树英都要派出去好几队这样的捕虫队,他这样做已经坚持了三年。
由于地里的瓢虫很多,他们用网很容易就能捕到,这样一趟下来,网里就收获了不少瓢虫,然后再把瓢虫收集起来。
赵树英:掌握好时机的话,一天能抓一百多万头。
员工:具体多少只没有查,都是论公斤,成布袋地抓,但是老板说的意思是让瓢虫搬家。
赵树英为什么要给瓢虫搬家?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赵树英说出了一个秘密——昆虫是他获取财富的导弹。
赵树英:每一头天敌都是一枚导弹。
员工:可以说算是个生物导弹,就是说它可以自动定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农技推广中心 原副主任 卡德尔·艾木都:没有虫害,赵树英也没有现在的财富,这两个的关系是离不开的关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局 原主任科员 宋瑞华:他一辈子和昆虫打交道,他现在这个财富、他的智慧和昆虫离不开。
算起来,赵树英已经和各种昆虫打了三十年交道。现在,赵树英一年销售额接近两个亿。昆虫是怎么给赵树英带来财富的呢?在赵树英最困难的时候,让他绝境翻身的,就是2500公里外新疆一种曾经让当地人谈之色变的昆虫。这是距离河南省安阳市2500公里远的新疆吐鲁番地区。1997年,一种很常见的棉铃虫把这里搅得天翻地覆。当地人这样形容棉铃虫:除了电线杆不吃,什么都吃。喷洒多种农药也无济于事,很多棉花地里出现了人工抓棉铃虫的场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农技推广中心 原副主任 卡德尔·艾木都:整片整片的,不是一棵一棵,一个礼拜到十天就吃光了。我们没办法,我们全体职工都发动起来,人工抓棉铃虫,一个人一天四百到五百只。
1997年,在距离新疆2500公里的河南省安阳市,街上到处是欢度春节的鞭炮声,但是,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正把自己关在屋里喝闷酒。谁也想不到,那个郁闷男人的未来会和新疆的棉铃虫有什么关系。靠着方便面,他在屋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天。那个人就是赵树英。
孙乃霞:他就在那里有一个铁床,在那床上躺着,他从初一到十五,因为我们来了以后,一进到他屋子里,他在床上躺着,躺在那儿反思。
贺丽:胡子拉碴的,也没精神,桌子上面全是方便面。
赵树英:就是说等于这十三年我一直在骗大家。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58岁的赵树英一提起来就忍不住掉下眼泪?
让赵树英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2500公里外新疆棉花地里的棉铃虫,竟然会让赵树英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举翻身。
1997年是赵树英做杀虫灯的第十三个年头。这种根据飞蛾扑火原理把昆虫吸引过来并电死的杀虫灯,一度是赵树英最得意的产品,可是,它也让赵树英陷入了窘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