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经典创业故事人物:赵树英
赵树英:这个时间段,我们就用这个东西。
记者:虫子吸引下去到这儿?
赵树英:对,到柜子里面。
记者:这里面都是活的。
赵树英:这是金龟子。
记者:你抓的全部都是活的。
等到了第二天,就有人骑着自行车把虫子收走。不久,村民们发现了另一件想不通的事情:在赵树英的小麦地里出现了很多虫子,可赵树英却一点也不着急,任由虫子自生自灭,倒是有些村民看不下去了。
村民:就心里难受,人家一亩地打一罐子农药,那个蚜虫都下去了,现在没有收成了。
村民:蚜虫,各种青虫,到处都是,让我的想法,按说就该打打药。所有找上门的村民都被赵树英挡了回去。这样的事情发生多次以后,有人开始说,赵树英是个不会种地的傻子。
村民:说老板有点傻,普通老百姓说有点不精,投资这么多钱打水漂了。
赵树英:说我是傻的时候,对我是一种鼓励。
记者:为什么?
赵树英:我就傻给你看看,到底谁傻,到底傻不傻,也是一种鼓励。
在赵树英看来,他这样做恰恰是获取财富的秘密所在。眼看就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赵树英又做出了一个让村民们大跌眼镜的举动:别人都在抢收小麦,赵树英却找人去地里抢收瓢虫,每年都是如此。
赵树英:它们也会迁移,但是它迁移的目标,可能就是在迁移过程当中会杀死一部分,如果我们帮它找到有食物的地方,可能就稳定下来。
抓回来的瓢虫,绝大部分放到园区其它地方去,而另一部分就养在这个半地下的房子里。
员工:一只瓢虫的话,大概也就产到五六十粒。
记者:一天五六十粒,那它得产多长时间?
员工:它大概能连续产到最少要两个月。这个上面它会把卵产到叶片的背面,然后我们会把这个卵收集回来,现在这里面成虫的话大概有两千多,这样每天的话,光收卵我们就能收到六万粒左右。
在这个半地下的房子里,除了七星瓢虫以外,赵树英还培育了很多种昆虫,对赵树英来说,都是能给他带来财富的武器。赵树英这么做如何能挣到钱呢?
除了种植小麦,2011年,赵树英又在园区里种了150亩大棚蔬菜和30万株果树。其实有些细心的村民早就帮赵树英算过,一年1400多万的租金,再加上那么多工人的工资,赵树英再这么下去,恐怕最后连土地租金都给不起。
村民:投资这么大,到最后效益低,作为个人来说心里有点不理解,作为公司来说,也替他有点担忧。
村民:我们有一多部分人都还不理解,不想包给他,说你自个儿种这样,他也不知道给我钱不给我了。
村民们觉得赵树英挣不了钱,可赵树英却坚持这么做。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前两年赵树英的钱包只出不进,到了第三年,园区还是在亏本,但赵树英却一点也不发愁。这件事情背后,其实隐藏了赵树英一个财富设想。要解开这个谜,还得从2008年赵树英遇到的一件事情说起。
2008年,赵树英和他的团队开发了病虫害自动测报和防控系统,在农业生产中,这套系统能够预报出未来一段时间昆虫的发生量,根据昆虫数量,再用相应的杀虫灯和释放天敌等手段进行防控,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可是,当赵树英向客户推销产品时,总碰到这么一个尖锐的问题。
赵树英:就是你这个东西管用吗?能代替农药吗?都有提这个问题。
记者:当时你听他们这么质疑,你心里服气吗?
赵树英:心里是不服气。只有通过了实际试验示范,让用户亲身去体验它的效果,最后才能信的。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总工 吴坚:一开始这个事情,因为你没有实践,因为我们主张就是要做实验示范,这个一开始没有人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