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富故事 > 正文

致富经经典创业故事人物:董学健

记者:这个克重的话是有多重?

董学健:这个是……

记者:好重。

董学健:是,这个是将近两公斤。

董学健在温州的那个厂看到的,觉得什么都新鲜,唯独有一样感觉憋屈:干这种简单加工活的都是一些女人,自己一个男人,干着同样的活,拿着不高的工资,董学健觉得很没面子。

董学健:当时很郁闷,后来也跟着说,我这大老爷们在这儿坐着,然后其他都是女同志多一点。

董学健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直到有一天,他在工厂门口看到一辆挂着河南老家牌照的货车,和司机一阵交谈,亲切之余又异常地兴奋。

董学健:我说,老乡,你是什么地方的?他说,我河南周口的。你在哪个地方拉的原材料啊?他说,我们项城,就在项城。我说,咱那原材料多不多?他说,多得是,很多。我说,真的吗?他说,是真的。我当时听完,晚上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好觉。

河南省劳动力充足,又是我国的养猪养牛大省,生产留下的大量牛皮、猪皮都销往浙江。董学健已经掌握了生产狗咬胶的全部技术,如果在老家也开办同样的一个厂,不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吗?

董学健:一吨一万块钱左右纯利润,达到30%纯利润。我当时一看,我都呆了。

一次闲聊竟然聊出了一个商机。2004年1月,董学健带着全部积蓄十六万元打道回府,和亲戚朋友借钱,一共凑了五十八万,建起了一家同样生产狗咬胶的小厂。

这是董学健的缝皮车间。工人们用针线把这些经过处理后的二层牛皮像这样缝好,再经过二十个小时的自然晾晒,就可以作为生产狗咬胶的初加工原料了。

董学健:这个缝皮很有讲究。

董学健:比如我这一块的,缝两个针眼跟一个针眼,我一个针眼起到效果是一样的,缝两个针眼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它的原材料,三公分乘三公分(的面积),就是不能再用了这一个。董学健之所以对针眼这么斤斤计较,是因为多一个针眼或者少一个针眼,就会造成整张皮利用率的下降。董学健对技术很自信,成本控制得很到位。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原先在温州打工时的老板还痛快地答应包销他的所有产品。

在董学健看来,下一步就只等着数钱了。然而,他哪里会想到,等待他的不是数钱,却是一场赔掉全部家产的噩梦,他和妻子会远走他乡,和孩子骨肉分离。

董学健的妻子 罗艳春:当时太难了,在最难的情况下才迈出那一步。

董学健:没有办法。当时在这种情况下,被逼无奈,实在是没有一点办法。

创业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董学健从满怀期望的高处跌到人生的谷底?

就是董学健手上拿的这种“狗咬胶”,让董学健陷进了一个圈套。2004年3月开始,他给原来打工的工厂发去三批货,但对方都以大量产品不合格为由,降为次品,低价收购,结果董学健分文没赚。

为摆脱对方的控制,2005年春节一过,董学健借了三十三万现金,投入生产这种规格的狗咬胶。本想换个买家赌一把,可五个月后,二十多吨狗咬胶居然全都砸在了自己手里。

董学健的朋友 谢利:本来你起步家底都是跟朋友借钱,兄弟帮忙,投资了五十万元钱左右,你再干干,你肯定都赔光了。

董学健的大哥 董学印:这下都毁了,完了,已经是不一定能爬起来了,销路不好,债务这么多,肯定要趴那个地方。很想死掉了那个劲头。

当时,所有的狗咬胶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如果卖不掉就是一堆垃圾。可董学健这个小厂,一卖到浙江就亏本,自己又不知道到哪去找外商。工厂最后不得不停工,欠下了七十四万元的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