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被迫转行后的财富发现

这里是山西省汾阳市,著名的汾酒就产于此。酿酒会产生酒糟,几乎每天都有大车拉着酒糟堆放到这个院子里。这么多酒糟堆放到这里,对于酿酒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李志敏:这么大的场地,如果一层楼3米高的话,要堆20层楼高的。属于废渣,当初那属于废渣,要当垃圾扔掉的。

这个人叫李秋娥。她却偏偏看上了这些被酒厂当做垃圾扔掉的酒糟。

李秋娥: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赚钱全靠它了。我看见酒糟就想起赚钱来了,有赚钱的机会了。

李秋娥是当地有名的煤焦企业老板,她的焦化厂做到了汾阳市的前三名。2006年,在煤焦生意正火的时候,李秋娥却开始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酒糟。

郭自立:一天好几十趟拉酒糟。

张林柏:一天到晚就是拉酒糟,我也闹不清他们干什么的。

董存仁:奇怪了,也不知道搞什么,是养猪,养牲口也不清楚。

李秋娥凭借着这些酒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行业,并且在短短四年之内就成为了那个行业在山西省的领军人物。李秋娥为什么要进入这个陌生的行业?她究竟从酒糟里面发现了什么样的财富秘密呢?

李秋娥从1993年开始涉足煤焦行业,2001年建起了自己的焦化厂。几年之后李秋娥的焦化厂规模就排在了汾阳市煤焦行业的前列。能把焦化厂做到这么大规模的女老板,李秋娥是汾阳市唯一的一个。

王丹:挺牛的,我们同行挺佩服她的。在我们同行里面,她作为一个女人挺不容易的,但是她最后做得挺成功的。

刘正瑞:年产是40万吨吧。

记者:那在整个汾阳能排第几?

刘正瑞:应该是在前三名吧。

韩秀山:煤焦行业的利润非常高,所以投资老板的积极性比较大。

李秋娥:当时成本也不高,我记得有个一二百万元的周转资金一年就能翻几番。

李秋娥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女强人,每天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即便是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李秋娥心里仍然感觉有些不踏实。

李秋娥:2005年国家就开始限制能源,保护环境了。这就开始,到了2006年的时候就更加紧张了。

2006年,李秋娥经常往汾阳市的酒厂跑,这个行为有点反常。那时候李秋娥的儿子已经从部队退伍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酒业是汾阳市的支柱产业,有人猜想,李秋娥可能是想给儿子在酒厂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之前的猜想只对了一半。这个小伙子就是李秋娥的儿子任景荣。李秋娥往酒厂跑确实是为儿子的前途做考虑,但是她并没有把儿子安排到酒厂的打算,而是让儿子去种蘑菇。

任景荣:因为我当兵那会儿我在农场呆过一段时间,纯粹就是跟农民干得一样的活,我打心眼儿里不想干。

任景荣从部队回来,母子俩本应该和睦相处,没想到却是为了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儿子有时候连续几天都不回家。

任景荣:我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每天说我,要么我就把手机关了,要么就去我同学家躲着,她每天找我,跟我说这事。

记者:最好不见?

任景荣:对,压根儿这事就不用提,一听这个事我就烦。

李秋娥开始是经常往酒厂跑,而后又逼着儿子去种蘑菇,她究竟是想要做什么呢?这些照片是2006年李秋娥跟随山西省领导去欧洲考察时拍的。在考察中李秋娥看到食用菌在欧洲很受欢迎。回国之后,李秋娥发现食用菌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量也是逐年提高,而山西省当时还没有大规模做食用菌的企业。

李秋娥:据我了解,我调查以后很少,你比如说种个三个五个十个大棚的这个有。但是大量的食用菌还是从南方市场往我们太原调。

陈树俊:国内的食用菌产业主要是以河南、浙江,包括山东、福建这些省份为主,山西省这块相对起步比较晚。

当时李秋娥正在为焦化厂的前途担忧,也考虑寻找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项目,如果哪天焦化厂开不下去,马上就可以顺利转型。而随后的一个发现,更是让李秋娥下定决心,一定要种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