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放弃古董生意迷上稀奇果

这种树莓在北京种植不仅产量不高,还不便于运输和储存。蔡文泰查找了一些专业资料和国外网站,发现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一年结两次果的双季莓。这种双季莓不仅比自家种的单季莓价格高,而且还供不应求。

蔡文泰反复跟父亲协商,最终,父亲同意把单季树莓更换成双季树莓,但是,在更换的步骤上,父子俩又产生了很大分歧。

父亲想第一年先更换十亩,再逐年增加。而蔡文泰却想一次性就换掉这300亩红树莓。

最后,蔡文泰在树莓专家张清华教授的帮助下,撰写了一份可行性报告,又把父亲和张教授一起请到了树莓基地。张教授也看出了蔡文泰父子的矛盾。

张清华:小蔡总就是思想要开阔点,看的也多,看的比较多,看到国内市场,看到国际市场,他看得比较远。他觉得暂时可牺牲,如果换了新品种效率会更高。经过我们的试验,用事实来说服他。

专家认可,父亲也就同意了蔡文泰的做法,一次性砍掉烧光了快要挂果的300亩单季莓,更换为双季莓。尽管同意,但父亲还是很难受。

蔡晓鹏:人家都说好的时候,你给砍了,这是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损失。

本以为这次换种,彻底解决了种苗老化的问题,能迅速收获产量高,销路好的双季莓。可到了第二年夏天,蔡文泰却傻眼了。

等了一年,却等到了一片白哗哗的光地。又等了一年,却还是见不着树莓大面积结果。

蔡晓鹏:你说种地种到最后,全都是光头是吧,很不好交代的一件事情。包括经济上的压力,包括你评价上的压力,包括你自己。因为连续两年成活率都不高的情况下,你自己会产生动摇,是不是不行啊。如果是不行的话,那你失败得会非常惨,这个跟头可能就起不来了。

蔡文泰:我们直接种苗的损失是一百万,但是这里面无形的损失,人,水肥,包括第二年没有出果的这种经济损失也有几百万吧,三四百万吧。

本来换的是夏季和秋季都结果的双季莓,但夏季这茬树莓却结不下果。当初是自己坚持一次性换种,现在却见不着大面积收成。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蔡文泰又找来张教授求救。

张清华:你要是让它结夏果的时候,就是修建的时候不是从地皮剪,从上边剪,要留下一部分杆要埋土,埋下土才能结夏果。

2004年的时候,这种双季莓在北京是第一次大面积种植,在栽培技术上缺乏相关经验。在张教授的指点下,蔡文泰改进了栽培技术,耐心地等待新品种树莓结果的那一天。

蔡文泰:我既然去做了,而且我是论证的去做,不是盲目去做。我是通过跟专家领导探讨,包括跟专业人员调查了市场的情况,我既然是这样情况去做了,那我就不后悔。

又过了两年,到2007年,果园里的300亩树莓新品种终于大面积结果了。这一年,靠着父亲原来的一些销售渠道,蔡文泰一年就赚回了300多万元。

虽然比原来父亲做多挣了100多万,可蔡文泰却并不满意,因为他发现了树莓销售环节上的一个问题。这些销售渠道是父亲多年建立起来的,而且,父亲一直都是靠这些渠道销售树莓,怎么突然就有问题了呢?

原来,公司的销售都是父亲委托一家贸易公司代理,由贸易公司销到国外。父亲认为这样很省事,可这却无形中降低了公司的利润。

公司员工吕双雁:找贸易公司给我们做的产品,跟我们自己做的产品差价应该是四分之一左右这种销售办法不但压缩了利润空间,也形成不了自己的品牌。蔡文泰不甘心,他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果断地停止与贸易公司的合作,他要独立开拓市场。

蔡文泰在公司组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一方面上网搜集一些国外客户信息,另一方面,从北京入手拓展国内市场。

这家果汁店就是蔡文泰逛街的时候抓到的商机。

蔡文泰:在逛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有家果汁店,然后我就看了下。因为他们当时只是些传统的香蕉啊苹果啊梨啊这些传统的水果。然后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我们的覆盆子、红莓、黑莓啊放到他们店里做一些新鲜的饮品。

蔡文泰找到果汁店的老板,说明自己的来意。没想到,他们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