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富故事 > 正文

市场引领现代农业二——科技进步

江苏省通州市马道村的王万圣,每天早晨都会把头天放在房前小河里的渔网抖落一遍,那些在夜间贪食的小鱼,就会自投罗网。这些小鱼经老伴煮熟后要投喂给池里的螃蟹。

王万圣所在的马道村自古种植水稻,但在2001年前后,有人异想天开,要把稻田都变成蟹池。

通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何志亮:“搞了稻田养殖以后就可以少施化肥少施农药,减少土地的污染。鱼虾蟹的排泄就变成了稻田的肥料,变成肥料以后,稻田里的小草给螃蟹吃了,这样各方面,水土热光气,良性循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

按当时的市场行情,河蟹每公斤60元,一亩地产50公斤螃蟹,就会增加3000元的收入,但在稻田养蟹,首先要对稻田进行改造。

何占亮:“首先就是暂养沟,这个就是我们的暂养沟,暂养沟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在稻田插秧抛秧之前放苗种的,在抛秧15天之后,就是有效分蘖之后,苗种就放到稻田里去,这个就是环沟,环沟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怎么开挖的呢,就是沿田埂的四周开挖的,它就是鱼虾蟹的主要嬉戏生活、生长的场所。”

这里的农民从来没有养殖过螃蟹,况且稻田养蟹的环沟、暂养沟将占到稻田面积的50%左右,而养螃蟹的技术能否过关,还是一个未知数。

江苏通州市马道村 王万圣:“养螃蟹一定要挖这个沟,不挖沟不行的、不好养,开始养旁边的网桩必须插,不插不行的。”

为了减少农民的投入,政府为试点户挖好了环沟和暂养沟,王万圣在自己的4亩稻田里养起了螃蟹,门前的小河就成了他螃蟹饵料的来源。 

王万圣:“那时候我最高一亩地可以拿到四五千块钱,那时候效益还挺可观的,那时候可以了,那时卖也好卖。”

河蟹能吃掉稻田里的幼草和50%的虫子,螃蟹的活动还起到了松土的作用,不但省掉了农民镗田的程序,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产生的多重效益,吸引村民们纷纷仿效。

马道村靠稻田养蟹走上了富裕,这种生态的、循环的种养技术也得到了国际关注,到2006年,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官员和专家来此学习考察。稻田养蟹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生产技术,催生的崭新的生产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思路。

何占亮:“稻田养殖还有其它模式,比如说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黄鳝、这些模式我们还在调品种,调品种就是市场上什么贵,我们就养什么,比如说我今天来了,老百姓问我了,稻田里是不是可以养龙虾,我说可以呀。”

根据市场调品种、什么赚钱养殖什么,正是农业实用技术的生命力所在。

字幕: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村

在这个村,面食和秦砖汉瓦一样历史悠久,然而,如今大多数村民的一天却要从一杯牛奶开始。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村 王海浪:“养成习惯了,早上起来喝一杯牛奶,对身体有好处。”

一头奶牛改变了天王村的饮食习惯,而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天王村的奶牛。

2004年的一天早上,王海浪买来鞭炮,准备庆贺自己的一头母牛分娩,但母牛分娩时却出了岔子。

王海浪:“牛拽不出来,找了十几个人,硬往处拽,最后把小牛拽死了,对大牛也损伤,大牛站都站不起来了,到时候大牛必须也卖肉了。”

祸不单行,就在这头母牛难产而死的同时,王海浪发现另外4头奶牛也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反应异常。

王海浪:“牛主要是疼痛得厉害,它主要是气不通,粪便它排不出来,胃经过扭转或者移位了,折住了。”

当时,奶牛的价钱很高,一头就要2万元钱,王海狼一共买了10头。为了让奶牛多产奶,王海浪不惜成本给牛吃好的,想不到,奶牛产奶量一直很低不说,其中一头还难产而死,现在又有4头大病在身,他一下慌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