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珠海市桂山岛,距离闸坡100多公里,和香港隔海相望,内地每天有2万斤鲜鱼经这里运往香港市场,从2007年开始,梁池芬经常来这儿寻找合作伙伴。当时他找到了岛上最大的水产经销商赵统近,仗着产地优势,梁池芬谈判时很有底气,但赵统近却拒绝了他。
梁池芬:“打了一个电话,两个电话给他,他都不向你要,一斤便宜5角钱给你,他也不要,一斤便宜1元钱,他也不要。”
一斤鱼的价格也就是10几元左右,梁池芬一斤便宜1元钱,这是要他自己贴钱亏本的价格,但赵统近就是不买他的鱼。
赵统近:“干我们这行要长期的合作,不是你说便宜5角,1元的问题,是数量的问题,货源的问题。”
守着一个大型的网箱养殖基地,梁池芬觉得自己的供应量根本不成问题,价格又便宜,赵统近为什么拒绝跟他合作呢?一次闲聊的时候,赵统近一句话点破了其中的原因。
赵统近:“干这行,是要用船来运输的,如果船没有了,运输是供不上,鱼就供不上了。干我们这行一定要有一条船,一条大的,装的鱼多的船才可以的。”
赵统近告诉梁池芬,只要梁池芬有船,就跟他合作。梁池芬摸清了原因,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他挤出70多万改造了这艘运输船。
2008年9月,闸坡刮了一次15级的大台风,梁池芬决定抢在这次台风后,第一批鱼上市之前,把船投入运营。
闸坡网箱养殖协会秘书长曾宪光:“根据每年的经验,台风过后的第一年,肯定是高产的,所以他就看重了这一点,为了不给别人来这里,把销路堵住,他就看到了第一要搞船运输,搞船运输,他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有一个船,给养殖户价格上卖得实惠,不给人家压价,第二,自己也可以卖点良心钱。”
有了这艘船,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市场,这大大降低了养殖的风险,特别是在像冰灾或者台风来临时,有了船,就能把鱼快速运往市场。
梁池芬:“这条船最多能装一万六千斤,10几个品种,金鲳,虹鱼,包公鱼,假包公,真包公,还有石蚌,白花,红鼓等等,很多,品种很多,他想要什么品种我都有。我自己有了船了,他们卖什么价钱,我就卖什么价钱。”
2009年,闸坡的网箱养殖果然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梁池芬卖了1000万斤鱼。2011年,梁池芬销量达到6000万斤,占闸坡网箱养鱼总产量的一半。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