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富故事 > 正文

市场引领现代农业一——市场竞争

2007年8月,记者采访的时候,海蜇经销加工大户王清民刚从泰国回来,几年来,他的出国护照已经换了好几本。

王清民:“刚从泰国回来,一共加工了大约5个集装箱,价值在150万左右。你像越南呀,柬埔寨呀,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一年四季,这个国家没有, 那个国家有,一年四季都在外面,你像非洲那边,你像埃及,叙利亚,叙利亚也经常过去。”

这是建设中的王尔庄海蜇市场二期工程,一个海蜇深加工企业即将竣工。

15年前的那次海蜇汛懵懂卷入,王尔庄人完成了从对市场的一无所知,到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去驾驭市场的转变,王尔庄的海蜇市场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山东十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拉动就业2万人,年销售额突破了20个亿,占到全国海蜇75%的销量,影响着全国各地的海蜇行情。

田明军:“凡是有海蜇的地方,就是我们王尔庄人,我们这个市场有20多个国际海蜇,30多个品种。你看国外的海蜇,你看伊朗的,越南、缅甸这仅仅在我们市场是一小部分,我们这个市场海蜇价格的行情决定整个全国各地的海蜇市场的行情。”

目前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近600家,年成交额达4000亿元左右,国内现有的4300 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七成以上农产品的流通,同时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也从这里反馈到千家万户,致使人们在田间地头都能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硝烟。

几年前还有很多人对它感到陌生,仿佛一夜之间便成了餐桌的宠儿,由于供应短缺,小龙虾奇货可居,一些养虾户捕捞遗漏和外逃的龙虾,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了新的赚钱门路。

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村民 王植高:“这个虾可以卖到3元多一斤,这个虾可以卖到5元多钱一斤。”

潜江市积玉口镇古城村村民 褚仁太:“像这个天气,温度一高,暴雨一下,爬出来了。”

一个老人一天可以拣到20多斤,按照今年的行情可以卖到90元上下。当他们全神贯注拣龙虾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身后如火如荼的龙虾之战。

养虾户春季卖大虾,秋季卖虾种,到今年,在大户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姜友余是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承包低洼湖田,利用冬闲时间养龙虾,并以“稻虾连作第一人”自居。

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农民 姜友余:“这个就是龙虾的发源地,就是这棵树可以见证,几万老百姓可以给我作证。”

“稻虾连作第一人”,这本来是他在对外自我介绍时一个无心的说法,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居然引起同行的极大不满,最不服的是邻村的刘主权。

刘主权 湖北省潜江市农民:“那是争都争不了的,没有人比我早的,当时没有人养虾,不存在养虾,只在田里沟里捕虾的。”

现在姜友余租用稻田包括池塘总共700亩,刘主权租用稻田1000亩,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到底谁第一个在低洼湖田养龙虾,正当他们争执不下时,不料半路杀出个一个人来,一个叫褚洪云的人说,这一称号非他莫属。

湖北省潜江市农民 褚洪云:“要说喂虾,他是喂得早,虾稻连作我是第一,我们市电视台直接拍摄我,每年都拍摄我,你问咱们市水产局的。”

在“虾稻连作第一人”这个名头上争执,周围的人看来纯粹是为图个虚名,其实暗地里较劲,却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

自从镇里兴起在冬闲的稻田养龙虾,一亩地增收1000多元,农民在低洼湖田养殖小龙虾的人越来越多,被看作是一大创举,吸引的人前来参观取经,细心的镇水产站长杜业金做过一个统计

水产站长 杜业金:“从前年起到去年下半年,我们总共接待了3万5千多人次。”

面对走马灯似的来访人员,一般人见怪不怪,可他们几个人却从中看到了绝好的赚钱机会,因为他们发现其中不少的人想学技术,学了技术就得买种虾。全镇这么多养龙虾的,谁拥有了“稻虾连作第一人”这道金字招牌,谁就就能更方便地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