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资讯 > 正文

肉牛加工厂出现“牛荒”之后

其实刘英福有着自己的算盘,季振权在当地是很有影响力的养牛大户,家里的存栏在100头之多,他希望季振权不但继续扩大自己的养牛规模,也能带动当地的养牛队伍。

刘英福:“他养牛挣了钱了,他回去一宣传,我借他俩钱,他养的多,大伙儿从这一个村子里,看他挣钱了,大伙儿也都效仿。”

从此季振权成了刘英福的宣传员,可是随之而来的还有麻烦。大家得知刘英福可以资助养殖户,都开始跟他借起钱来,从季振权开始,刘英福先后给5、6个农户总共借出40多万元。

养殖户:“佘山村有一个人,他支援3万还是4万,说逮几头牛,咋咋的,完了我说我现在喂牛的话经济挺紧张,我说我也求他。”

然而,2007年底,当养殖户刘丽找到刘英福借钱时,刘英福却没借给她。因为直到这时,刘英福才发现,自己这个扩大牛源的办法有点太笨了。

刘英福:“太吃力了,感觉太吃力了,因为我的流动资金非常有限呀,正经能够养牛养起来赚钱的人多了,每个人都朝我借,那肯定我没有钱呀。”

刘英福决定暂停向农户的借款,寻找其它方法。就在他焦头烂额之时,更让他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2008年初,工厂里的牛源又开始出现紧缺,由每天200头变成100头、50头,每天逐步减少。

车间经理张奇新:“最少的时候20多头牛吧。”

记者:“20多头,那工人工作一半时间就散了吧?”

张奇新:“对,也就是生产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吧。”

到2008年4月,工厂的一条生产线被迫停产。牛源的紧缺再次逼得刘英福走投无路,他开始和员工们分头到市场抓牛。黑山县的大孙家市场,是当地唯一的牲畜市场,从2008年5月开始,刘英福就一直在这里抓牛。

刘英福:“进里头一般都得穿靴子,下雨天都得穿靴子进,特别不方便,早晨有时候两三点钟去,就是买几头牛,车在里头憋着出不来。”

江苏经纪人苏德勤:“下雨天不行,车出不来,车出不来进不去,走道也不好走,鞋都踩湿了。”

大孙家市场有20年的历史,市场里大坑连着小坑,设施陈旧、管理不善,车辆进出非常不便。每天天不亮,刘英福就带车来,可是直到中午也出不去市场,市场里用于屠宰的肉牛货源也十分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牛源紧张的问题。2008年6月,再次从市场里困了一个上午的刘英福,作了这样一个决定,建立自己的市场,培养自己的牛源。

刘英福:“我这个市场,我这个量大了,选择牛多了,我的屠宰量就上来,再说量大了,当地农户他买牛也方便呀,买牛方便,回家养的越来越多了。”

刘英福开始张罗着在加工厂的南面,建起了一个占地72亩的牲畜交易市场。黑山县老百姓有赶集的习俗,为了错开市场周围的小集,他把开集的时间定在了阴历二、五、八、十。开屠宰场两年来,刘英福结识了很多各地有影响力的肉牛经纪人,开集前刘英福早早通知了他们,希望大家能在那天来捧捧场。

刘英福:“你到我这儿交易,第一我不收费,第二呢,你就是说,缺少资金啥的,这方面我都能帮助你,第三呢,我那儿连住宿和各方面环境啥的,我肯定保证一流的,你到我那儿去试试,你感觉好,你就给我宣传宣传。”

2008年6月25日,市场第一天开集,眼前的一幕让刘英福很是高兴。

可是就在刘英福沉浸在喜悦中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矛盾也随之而来。这天,正好也赶上大孙家市场开集,与这头的热闹相比,那边却显得异常冷清,只来了10台车。

大孙家市场股东张丽杰:“我们市场就十多台车,没有车了。”

黑山县镇安满族乡十里村养殖户张景禄:“一个月都是按这个天赶集,那不正好碰头吗?”

2008年6月28日,是市场第二次开集的日子,凌晨3点钟,睡梦中的刘英福,接到了来自沈阳的经纪人赵显围的电话。

刘英福:“三点钟给我打电话,说现在那个市场,人家在道上截着呢,道上车横着,必须得上他那个市场去。”

原来,这天凌晨,大孙家市场的股东,分别在几条岔路口拦截各地经纪人和客商的牛车,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市场进行交易。这个举动让刘英福很是吃惊和反感,他起身就奔向大孙家市场。

刘英福:“当时反正气氛也比较紧张,但是我既然去了我就不怕,当时我就跟他唠,我说你要这么截,我说最终我说也不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