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号,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枇杷终于大规模上市了。
这是仁寿县的贸易一条街,这条街一直是仁寿枇杷集中交易的地方,每年5月,这里车来人往,甚为热闹。
这一天,董道清也赶到了这条街上,他要看看今年枇杷上市的价格。
董道清:他们说去年是一块五,今年一块六。
王玉彬:你要看我们收购,我们收购都要一块五以上,一块五到一块五以上。你要一年前的价格收,干我都不待干。起码我要收四五吨,一斤要一角钱以上利润我才行啊。
在街上转了一圈后,董道清心里有底了。从第二天开始,他要进入今年的枇杷收购期了。在枇杷短短20天左右的收购期中,他至少要收购400万公斤枇杷。
由于气候原因,仁寿县的枇杷今年比往年迟上市了半个月,董道清对于今年枇杷的口味有些担心,他不停地品尝着枇杷的口感。 董道清:这个果子小,小的话它的口味更好,酸味不是那么大。
仁寿县的枇杷是董道清财富的保证,他把当地的枇杷加工成饮料,现在,他不仅是仁寿县的创业典型,更是眉山市招商引资的成功企业。可是董道清说到自己的这段经历时,却说出了一句让记者意外的话。
董道清:肯定后悔吧,后悔肯定后悔,也挺难受。后悔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好好地把企业做好,一脚一步地走稳,走好,这种感觉。
不仅是董道清后悔,他的妻子更是坚决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如果再提到董道清当年的经历,她整个人就会崩溃。
甚至去招商的县里领导也说出了这样的话。
刘雪君:有这样的经济损失,现在看起来他有遗憾。
李明元:我们当时的时候也觉得挺可惜。
董道清,仁寿人,大学时学的医药专业,毕业后和几个伙伴一起在成都创办了医药公司,十多年在医药行业的打拼,他赚下了千万资产。
董道清:当时医药公司也很好,都非常好。
吴宇:当时如日中天哪。
李明元:原来在成都,他做医药产业做得不错。
吴宇:当时发展得很好嘛,他在这儿又是个特大的大股东。
2006年,医药公司准备上市,董道清占有公司30%的股份,所有人都对公司上市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2006年春节刚过的一天,董道清接到了家乡领导打来的一个电话,家乡领导想让他依托仁寿的枇杷做点事情。
董道清:当时就是说,回家乡吧,做什么项目,回家乡来做,做点事情。
对于家乡的枇杷,董道清是知道的。仁寿县的文宫镇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上世纪80年代调整农业结构,全县都种上了枇杷,每年种植量有20万亩之多,5月是枇杷集中上市的季节。
在医药公司时,董道清跟枇杷多多少少打过点交道,他知道枇杷有药用价值,但市场上拿枇杷做药已经很平常,自己回县里又能做什么呢?他婉言拒绝了家乡领导的好意。
而当时的眉山,各地都在招商引资,仁寿县的领导雄心勃勃,根本就没有计划放弃董道清。在此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动用了所有和董道清有关的领导、亲戚,纷纷来找董道清。
刘雪君:效益是第二位的,主要是要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在家乡自己做出一点成绩来。 董道清:私交很好,当时他建议我回家乡。
李明元:我们就觉得他有这种能力,因此就多次去同他联系,然后把他招商回来。
董道清:肯定是有点烦,当时心里不爽。
来自老家县里的不同的人找他,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让他回乡去开发枇杷产业。为此,县里给出了优惠的条件。
李明元:县里面第一个是帮他叫做贴息,在科研上贷了一些款。
家乡的领导甚至为他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上一篇
狼山鸡农庄里的财富玄机
下一篇
养殖散户“抱团”才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