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政策 > 正文

变着花样赚笋钱

4月1日,连续一周的阴雨刚停,这里的村民就开始忙着上山,去挖今年头一茬的春笋。

赤水市两河口乡兴竹村村民黎潮彬:这些长在路上的就必须挖了。

记者何宁宁:哪有笋?

村民黎潮彬:这就有笋了。

记者何宁宁:我没看见有笋?

村民黎潮彬:没看见,我把石头一搬开就有。这里也有一个。

记者何宁宁:他脚底下也有?

村民黎潮彬:这里也有。

村民说得斩钉截铁,可记者看了一圈,连个笋尖都没瞧见。这时,王德斌说的话,更加让人意外。

王德斌:笋的力量好大,你看可以把这么大的石头都顶起来。

记者何宁宁:这个石头是笋顶起来的?

王德斌:你看这里面是有笋的。

  这块半米多长的石板已和泥土黏成一体,记者很是期待,到底是什么样的笋能把它给顶起来呢?

记者何宁宁:哇塞。

村民黎潮彬:你看,这个已经出来了,这里。

记者何宁宁:这个就是笋?

村民黎潮彬:就在这里了,看见没有?

记者何宁宁:你刚才是怎么看出来这里有笋?

村民黎潮彬:这已经开裂了,把石头拱起来,我就知道它有笋了。

记者何宁宁:这么大的一个根,我感觉比我的脸都大,好大。

王德斌:好嫩。

记者何宁宁:能直接吃吗?

王德斌:可以吃,来。

记者何宁宁:这个楠竹笋好脆,特别甜。这个下面也有?

王德斌:这个好大。

记者何宁宁:这个这么长?

村民黎潮彬:它土质厚。

  记者何宁宁:你觉得这个有多大?

王德斌:这个起码是六斤以上吧?六七斤吧。

记者何宁宁:比我的腿还粗。

王德斌:你看我们赤水的生态,到处都是瀑布,你看这种生态的话,不做笋的话就太可惜了

。  王德斌盯上了赤水的竹林,他更有心动的资本。在赤水河两岸,王德斌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常胜将军。在当地人的口耳相传中,他从初中毕业开始做生意,20多年就从没亏过钱。

朋友李柱:大伙儿都知道,他做的很多生意,都没赔过钱。在我们赤水市区,这个药店全部是王总那个公司的;然后我们川黔两省这些做养殖的,他的饲料都全是王总来供应。

员工金应竹:家家户户的老人教育孩子,他就说,你看人家从挺贫穷的到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创业致富。为什么你不能呢?

1987年,王德斌初中毕业,16岁的他从挑扁担卖猪药开始打拼,到2006年在当地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可在他心里,却始终有个遗憾。

  王德斌:因为我都是做流通的,感觉自己没有品牌,我就想做产业,有自己的品牌,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追求和想法。

赤水有三宝,豆花,腊肉,筒筒笋,王德斌觉得豆花,腊肉不好做成产业,2006年,他盯上了竹笋,决定着手投资300万元做竹笋,可消息一传出,很多人都震惊了。他们私下里说,常胜将军这回是掉进了财富的陷阱,再也跳不出来了。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令人揪心的危机呢?

贵州赤水有130多万亩的竹林,是全国竹林面积第二的“中国竹子之乡”,竹子品种多达110多种,是国内唯一一年四季都能长出新鲜竹笋的地方。很多人都为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动了心,可这么好的竹林却如同一个财富陷阱,谁想做大谁亏本。

  赤水市林业局局长袁克强:大小企业还是比较多,但是都没做起来。

记者:大约有几家?

赤水市林业局局长袁克强:五六家吧。

朋友袁贤芬:我们本身也没有什么大企业,这个小企业这一块,我看见是好多好多人,做了又垮,垮了又做。

赤水市农业畜牧局局长长王碧强:农民他要吃饭,要生活,他那个竹林没有收入,就会把那个竹子毁掉,去种庄稼,种经济作物。

2006年,赤水当地已经没有一家竹笋加工企业,很多竹林也相继被砍,号称常胜将军的王德斌进场了,大多数人都替他担心,也有一些人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朋友袁贤芬: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人,肯定是做大事的。他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企业家,他的思维跟一般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