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冬季是莲藕的销售旺季,特别是在武汉,作为当地莲藕主产区的蔡甸区,莲藕每天产量15万斤左右。但是,2011年1月20日,一夜风雪过后,气温骤降,藕池里到处都是积雪。寒冷的天气使挖藕工人比平时减少了一多半,这下可把这个叫王红卫的人给急坏了。
王红卫:“实在不行,该加钱就加点钱,一定要多上点人,每天需要的数量一定要保证。”
王红卫现在每天需要一万斤左右的鲜藕,远处那几个站在藕田中间的人就是挖藕工人,在冬天挖藕是非常辛苦的活。这天的温度在零度以下,挖藕人在没过大腿的淤泥里,一铲一铲先将淤泥铲起堆在旁边,找到淤泥下面的藕后,再用双手伸进冰冷的泥里把藕拉出来。
尽管王红卫每斤莲藕加价2毛钱,但眼下也只请到了这五六个工人,他们一天顶多挖两千斤藕,根本无法满足王红卫的需求。
莲藕在武汉是再平常不过的农产品,王红卫从小吃到大。但如果不是2002年下岗,他也不可能想到,现在每年上千万元的财富就是靠着这些莲藕。从前已经司空见惯的莲藕,被自己换了种卖法后,竟然孕育出新的财富商机。
45岁的王红卫是湖北武汉人,他和妻子肖玉华曾经都是当地粮食系统的职工。王红卫爱赶潮流,接受新鲜事物总走在别人前面,1996年,他成了当地第一批炒股的人,而且短时间内资金翻了十来倍。
王红卫:“到2000年的时候,账户资金就达到四五十万,特别是男人有钱的时候,思想就好像有种膨胀的感觉,就好像什么都不怕,我想再翻一个跟头就上百万了。”
那时,王红卫在当地最早买电脑、用手机,日子过的很滋润。然而,2002年9月14日,这个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命运的轨迹在这一天发生急转,王红卫至今把这张在他生命里打下深深烙印的证明书保存在保险柜里。
王红卫:“这个就是我们企业改制算断工龄的合同,觉得以前生活好像都是无忧无虑的,现在就是拿到这张薄薄的纸之后,我们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
然而,夫妻同时下岗还仅仅是家庭变故的开始,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后,王红卫本想靠炒股维持生活,但没过多久他的股票开始暴跌,忍痛割肉后资金从四十多万元缩水到2万元,加上夫妻两人买断工龄的补偿款,家里只有4万9千多元,今后的日子如何继续,王红卫感到茫然。
王红卫的妻子肖玉华:“他在家里还要坚持炒股,我就说这不是饭碗,我说要干实事。”
妻子的话让王红卫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但做什么好呢,王红卫感到无从下手。于是,王红卫先找了份司机的差事,在一次出差时,他发现北方地区缺水少鱼,而武汉却是水多鱼多,受到启发后,2004年初,王红卫借款三十多万元,与朋友合办了一家鱼产品加工厂,当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然而,王红卫当时的鱼类产品工艺简单,加工门槛也不高,有些人看到赚钱后,开始跟风投资,仅当地同类加工厂一年内激增了15家,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不断升级,几个回合火拼后,资金薄弱的王红卫败下阵来,160多万元的债务让企业徘徊在倒闭的边缘。
王红卫:“背了那么多的债,一个负责的人永远不能说放弃,只能往前走。”
鱼类产品是做不下去了,王红卫经过一段时间寻觅,决定开发当地另外一种特色产品,而且他在这个产品的卖法上让所有人觉得不可理喻。王红卫竟然要把莲藕煮熟了装在罐头里面卖。
这条古巷叫做户部巷,是武汉地区远近闻名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汇集了几百种特色小吃,而莲藕排骨汤在这里随处可见,经营莲藕排骨汤的商家生意更是好的不得了。
经销商刘右云:“每天煨四锅五锅,这一锅肯定是不购卖的,每天生意再少也能卖一千五六百块钱,十块钱一碗。”
经销商:“最后一个了,最后一个,招牌莲藕汤。”
记者:“卖得好吗?”
经销商:“好啊,一个藕汤一个鸡汤,这都是武汉特色,藕汤卖得最好。”
莲藕排骨汤不但在武汉的小吃摊上随处可见,还几乎是武汉所有饭店必备的菜品,对于当地人来说,煨藕汤更是每家每户都有的习惯,传统做法是用煤火,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沙吊子的砂锅里小火慢煨,颇有一番讲究。
上一篇
在濒临灭绝的土猪身上发现的商机
下一篇
养殖加餐馆 走出土鸡养殖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