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海涛的老家位于太行山地带,不仅山多地少,而且气候干旱,加上山上石头多,土少,根本没法种树种粮食,所以老百姓都把山下的土地当成命根子谁也不愿意租出去。
村民:因为我们这里地太少,连旱地带水地一户就一亩一分多。
刘海涛:老百姓说,你有本事,你到那荒山上面去弄,那里什么也不长,也不长树,连草都长不起来,你有本事把那个折腾起来,我们就服你。
村民让刘海涛到荒山上去做采摘园,本来是句玩笑话,没想到,2008年春天,刘海涛真的开工了,而且还把规模扩大了十倍,他拿出1000多万元,承包了1万亩荒山,一下子租来四十多台大型机械,开始挖山。
他还找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指导他开发荒山。
教授:太行山过去之所以荒,就因为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干旱,缺水缺得厉害,第二个就是土层瘠薄,土层特别薄,土壤还特别瘠薄。
李保国:咱们要想着让它能长了树怎么办呢,就像现在我们采取的这种工程,叫隔坡沟状梯田,保留住原来的坡面,防止它冲刷,在原来坡面的基础上,挖成水平沟,一米半深,一米到两米宽,挖成水平沟,把这沟里头全部填上表层风化了的好土。
李保国告诉刘海涛,这荒山虽然可以开发,但是一亩地成本,需要5000多元,你一下子承包一万亩,很难收回成本,所以一直劝他要慎重。
不仅李保国劝他,刘海涛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再折腾。
康海军:他的亲戚朋友,包括和他在一起干事儿的人,因为你看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这么折腾,确实不允许。
孙栋梁:刚开始我们也劝,别回来,他挣的钱已经够了,回来盖个别墅什么的都足够了。
就像当年做塑料建材一样,刘海涛认定的事儿,就一定要干,可是花5000多万开山,他到底打算种什么呢?
他发现,平山县的核桃在市场上很有名气,于是他决定在山上种50万棵这种在当地还没有人大规模种植的薄皮核桃树苗,可是这种树苗不仅比普通树苗贵五倍,而且需水量特别大,李保国告诉刘海涛,虽然薄皮核桃卖价高,可是在这么干旱的山上种,简直是开玩笑。
李保国:山上的植被只有抗旱的植被,只有酸枣荆条,这种东西,其他东西很少。
技术员:刚开始我们栽树的时候,就是靠三轮车拉水,一天也就能浇300多棵树。 李保国早就告诉刘海涛,你要种50万棵核桃树,光浇水几千个工人都不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刘海涛竟然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水的问题。
刘海涛: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水你就有农业,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我原来说建16个塘坝,大伙都认为不可能的。一个塘坝现在下来四五百万,现在15个塘坝,投资五六千万。
刘海涛花了5000多万修了16个他身后这样的蓄水塘坝和50多个这样的水泥蓄水池,把20公里外的水库里的水抽到塘坝里给核桃浇水,为了提高核桃的品质,他还在基地里散养了2万多只乌鸡和土鸡,用鸡粪替代化肥给核桃树施肥。
这样的大手大脚的投入,李保国还是头一次见到,可是刘海涛心里却有个账本。
刘海涛:做农业你必须要高投入,你没有高投入,你只要走到科技前面,你永远还是有钱可赚的,但有一条必须是高科技。
原来,刘海涛看似大手大脚的投入,其实他都是精心算计过的,修塘坝、蓄水池是为了节省人工浇水的开支。高价买核桃树苗,是为了更快有收成,和卖个好价钱。
2010年,刘海涛引进的薄皮核桃树苗就已经开始结果了,不仅速度比普通树苗快,而且市场价格也高。
专家:这种核桃的特点是果个大皮薄,好吃好看,皮薄俩手一捏和吃花生一样吃就可以,这个品种吃起来不苦不涩,吃起来香甜可口,一亩地产量能达到200-250公斤,散核桃卖35到40元钱一市斤。
在北京赚的一个多亿,不到一年就被刘海涛扔到了山上,可是2009年,他还找银行贷款8000多万元,为的是在他的基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山顶上开出一条,长达40公里的山顶公路,还修建了饭店和宾馆,来吸引西柏坡的游客。
2012年,他的园区引游客3万多人,土鸡出栏达到2万只,销售核桃50多吨,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他的企业也被评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下一篇
特色养殖有“钱”途